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前些年,我市发生了两起中学生严重伤害女乞丐的案件.这不仅令人愤慨,也令人反省.孩子们对别人的生命怎么这么麻木不仁,冷酷无情?他们的恻隐之心、是非之心呢?不敢想象,他们走上社会后将会怎样!我们的生命教育是否缺失? 恻隐之心,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当我们突然看到小孩掉到河里或有人出了车祸,都会产生惊惧和同情的心理.这并不是为了讨好落难者家人,也不是为了在群众中获得好名声,而完全是出于人的本性.然而许多青少年看到别人陷入逆境,要么漠然视之,要么幸灾乐祸,更有甚者落井下石.是什么抹杀了他们纯真善良的天性,辨别是非的能力?是糟糕的家庭环境,是充斥暴力的文化产品,是一贯对生命的漠然,还是对法律的无知?  相似文献   
2.
牛晓萍 《大观周刊》2012,(41):275-275
随着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已越来越多地走进中学语文课堂,为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现代素质,发展学生的个性,提供了崭新的天地。它对于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组合,教学手段的运用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要求我们加大信息技术教育的力度,教学生学会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大课堂信息容量,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