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说牢骚     
牢骚者,抑郁不平之感的外泄是也。有议有论是为意见,空议不论则属牢骚,堂堂正正的直面力谏、光明正大的慷慨陈词是有别于牢骚的。其实,人生在世,看不惯、不理解的事物接二连三;不称心、不如意亦常有八九,发点牢骚实属正常。文人似乎更是如此。牢骚一般可分为有害与有益两大类。忧国忧民之感叹,虽至“怨声载道”,倒也有益于社会的发展;倘为一已之私利而患得患失者,即使“牢骚满腹”,也将无益于己,有害于世的。依据发牢骚的表现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曰:嫉贤妒能。即对于德望、才能胜过自己的人心怀忌恨。《史记·高祖本纪》…  相似文献   
2.
好读书者,好闻书香,世人也把世代读书、相沿不变的人家誉为“书香世家“、“书香门第”。读书贵在培养兴趣,这是从“苦读”变“乐学”的关键。“读书有味身忘老’这是南宋大诗人陆游的深切体会。古语云:“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撰,读诸子百家味如酸醢”。这是说,读经典会作,有如吃米面主食;读文史书籍,有如吃荤素菜肴;读一般普及读物,有如吃酱醋佐料。倘若读书读到这份JL上,那手不释卷、如饥似渴、废寝忘食之类的景状也就很难避免了。晋代的陶渊明便有“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癫性。如果没有兴趣,读…  相似文献   
3.
在读书看报时,曾不止一次的看到过“缺陷美”这一说法。但查阅字典、词典却未能找到对这一说法的完整解释。料场》中对“缺陷”一词倒有两种解释:一为欠缺;二为不够完美。照此笼统地推论,“缺陷毛”亦即:欠缺的美;不够完美的美。如此这般似有牵强附会、不合逻辑之嫌。“缺陷美”的说法既有人提出,必然有一定根据。民间神话故事《八仙过海》中的八仙之一铁拐李,少了一条腿,走路一歪一斜的,纯属严重生理缺陷者,然而人们却觉着他挺带劲儿,甚而将其捧得“仙”气十足。嘴里长两颗“虎牙”,何如一口嫩白、齐正的牙齿好。然而,当有人…  相似文献   
4.
王二路 《军事记者》2001,(10):28-28
中央电视台有个栏目叫《实话实说》。它围绕国家大事、家庭小事、身边琐事,先定下一个题目,让人们各抒已见、畅所欲言地实说一通。自己曾断断续续看过几期,觉得从形式到内容均属上乘,从中也受到不少教益和启发,同时,也生发出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5.
做官与做文     
现如今有一种较普遍的现象:大凡走上领导岗位做了“官”的就很少写文章了;写文章的又多不是当“官”的。据闻,有些地方领导手下总有一个或几个笔杆子在“伺候”着,一旦有了写文章的任务,便由这些笔杆子执笔代劳。这几年国内各种各类的报纸、杂志如“雨后春笋”般的多起来。众家报刊争相为不同层次的领导们开辟笔耕的园地,诸如某某书记谈什么什么、某某长谈什么什么之类。那登出来大小不一的文章,据说为数不少就是他们手下那些摇笔杆儿的小“秀才”们造出来的。甚至还有个别好心的编辑先生,在这上头也学起雷锋,当起无名英雄来,不惜…  相似文献   
6.
编辑之我见     
作为一名业余写稿者,常与报纸、刊物的编辑们打笔墨交道。其中也不乏关系密切者。经过多年实践,我深切体会到:编辑们不愧为默默耕耘、辛勤劳作的“园丁”;是发现人才、扶植人才、促人成才、助人为乐的良师益友。在我的心目中,也始终将那些编辑们视为老师并予以敬重的。认识、了解、熟悉、结交编辑对于一个热衷于“爬格子”的人来说,实属一大益事。时间久了,交往得多了,对众家编辑也就很自然地形成了不同的印象。据我看,编辑大致分这样几个类型。一日“伯乐”式的。世人常道:“伯乐识骏马”。我回:“编辑爱良才”。在我所接触的编…  相似文献   
7.
一日三餐,我总爱打开座位前的电视机,收看重大新闻、时事报道之类的节目,且吃、看两不误;逢年过节,想方设法收看电视里播放的文艺节目;有时,碰到合胃口的节目,竟能通宵达旦……外出公差或旅游,我总要随身带上几本书或杂志。没有书看就觉得空得慌、闲得慌。夜深人静,侧卧床头,总是习惯地拿起一本书,有时一目十行地溜一遍,有时细嚼慢咽地玩味一番。不看书我是不能入梦乡的……座前电视、床头书,已成为我业余生活中的两大嗜好_收看电视节目,可以足不出屋而行万里路知天下事屏幕虽小却能折射出四海波涛,聚纳下五洲风云。时常看…  相似文献   
8.
多年的实践使我深切感到:要在业余写作中干出一番成就来,起码要具备如下五种精神:其二要有“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也就是说要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儿。不要把写文章一类的事情看得过于神秘莫测、高不可攀。只要从思想上坚定了正确的认识,且具备不折不挠的“啃”劲儿,那么,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其二,要有“蜘蛛结网”的精神。常言道:“一遍生、两遍熟*,一百炼成钢”。坚持业余写作,很关键的一条就是勤奋、不怕失败。亦即善写、多练、勤于耕耘。像蜘蛛那样不分昼夜、不知疲倦、不怕风吹雨打,只有如此,方可组出自…  相似文献   
9.
要说部队是座大学校的话,那军报当是我的良师益发了。我在部队度过了十个春夏秋冬,由一个农村青年经过锻炼而提拔为军队干部,这除了各级党组织和部队首长的教育培养外,很关键的一条就是从军报中吸收了大量的养分。提干后,我看到的报刊多了,但最吸引我的还是《解放军报》。我不仅天天看军报、读军报,同时也留意起一些好的文章、诗歌来,并预备了一个十六开本的旧杂志,将自己认为有保存价值的诗、文统统夹在里面,每逢节假日,便拿出一些时间把它们认真剪贴起来。自打1976年年底始到1981年年底我离开部队之前为止,我共剪贴诗歌4册,…  相似文献   
10.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依眼下的状况论:“行万里路”已很容易。有了宇宙飞船,“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遍看一千河”不再是浪漫的诗句。即是常人,只要买得起车船票、飞机票,隔上三年五载长途旅游一次,一辈子下来远不止“万里路”的行程。现在难做到的是“读万卷书”。甭说读,就是买“万卷书”,按当分昂贵的书价,一般人也是极难办到的。倘有买得起、藏得下“万卷”者,居多也难读得了,甚至也不乏当当摆设、装装门面者。据说,有钱者多数(不是全部)不大爱读书,原因:一是忙于“红尘”,无暇去读;二是认为有了钱什么都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