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5 毫秒
1
1.
构思的巧与拙,可以导致文章的好与坏。为了训练学生能构思巧妙,笔者上了一节关于“构思”的讨论课。课堂结构共分五步进行。一、理解题目。为了认识“构思巧妙”的重要意义,根据学生不善构思和构思不巧的实际,教师确定了:“要想作文好,必须构思巧”的题目,作为本节课的讨论专题。通过讨论,大家认识到:只有重视写作前的构思,并做到构思巧妙,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生动感人。二、出示讨论例段。为使讨论既专又深,教师  相似文献   
2.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在教《仙人球》一课时,偶有一得。上学期,当我按进度完成了这课书的教学以后,心想,这篇文章语言太美了,我再上一节语言欣赏课吧。于是,我紧紧抓住该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的:学习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说明:学生初学作文,对于一篇文章,哪该详写,怎样详?哪该略写,怎样略?一般不清楚。通过《课间十分钟》一文的学习,使其掌握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分析概括第二段及其中第三节。教学过程: 一、读讲课题 (一)板书课题,指名读。 (二)提问: 1.这是一篇什么文章?板书:(习作例文) 2.“习作例文”怎么理解? (三)过渡谈话:要想写好作文,必须学懂学通习作例文,弄清例文是怎样写的。现在就请同学们首先理出《课间十分钟》一文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小学作文的讲评当中,要适当来点欣赏。怎样欣赏呢? 一、出示“欣赏段”.本学期我指导学生写过《一篮蔬菜》一文。上课时,用小黑板出示了一段学生的文章: 篮子里的蔬菜可真新鲜啊!你看那西红柿,红红的,亮亮的,让人看了很想吃几个。西红柿的旁边放着几颗红萝卜,粗粗的,长长的,象红色的佛手,手指上还带点湿润的泥土呢。忽然,又闻到了一股清香味,原来是一把香菜散发出来的。这么新鲜的香菜,我可见过不多。篮子里颜色最红的,要数辣椒了。它水水凌凌,精精神神,仿佛刚刚洗了个露水澡。  相似文献   
5.
有了写作材料,并不一定能写出中心突出的文章,还必须在掌握的材料中,学会提炼中心。文章的中心怎样提炼?这是学生们经常遇到而又不好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上了一节“提炼中心”的训练课。这节课共分四步进行。一、忆概念开始,教师问:“什么叫文章的中心思想?”这个问题不难回答,前面学过。通过回忆,大家肯定了答案:“就是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即作者的写作目的。”二、给方法进行这一步教学的时候,教师又向学生提问:“从掌握的材料中,怎样提炼中心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叫了几个学生,介绍了他们的作文材料,供大家提炼。  相似文献   
6.
毋庸质疑,—份提纲反映一篇文章的总体构思。提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篇文章质量的高低。因此,语文教师利用讨论提纲、修改提纲来指导作文,是一种既“经济”又“实惠”的好办法。一、选择典型提纲要讨论提纲,必须先选择提纲,即教师在批阅提纲的过程中,首先选出具有典型问题的提纲,做为指导学生讨论的依据提供给他们。如,在一次《记一件深受教育的事》的作文中,教师就选择了下面  相似文献   
7.
一节观察课     
开学初,校园花坛里的金盏菊开得热热闹闹,灿烂夺目.我班的观察课就在这里开始了.教学是分三个步骤进行的. 一、明确观察目的.确定观察目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教学一开始,我就提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看了金盏菊,有什么感觉?”学生纷纷回答:“美丽.”“漂亮.”“鲜艳.”用词虽各有异,但意思大抵相同.为了照顾一般水平,更利于学生“静观默察”,我确定“美丽”为观察课题.它就是本次观察的方向和目的.有了方向、目的,才好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 二、指导观察方法.观察要讲究方法.只有方法对头,才能把事物观察得更细致、深入.根据这次观察任务的需要,要让学生掌握从部分到整体的观察顺序及从同类事物中捕捉典型的观察方法.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很多,讲评的方法也各自有别。我以为,“专题讲评”效果较好。其教学结构如下: 一、确定讲评专题。每次作文,学生都会出现许多不同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放在一起解决是不可能的。根据教学要求,确定一个“专题”,进行讲评,印象深,效果好。比如,我曾指导学生写过《找盛夏》一文。这篇文章的文题已经点明了中心,是写盛夏的炎热景象。但是,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着“一些句子的表达离开了中心”的现象。为此,我确定了“句子与中心”这个专题进行讲评。二、提供讲评段落。讲评专题确定以后,接着就是提供讲评材料。以前的做法,大多把全篇文章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一些孩子谈到作文,常常会说:“没词儿可写。”这句话中,有很大的成分是指“语言贫乏”。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家长帮助孩子学会从语文课本中吸收语言“营养”。那么,怎样吸收呢?下面以小学语文课本为例,谈谈如何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一、吸收词句优美的语言比如,学完了十一册27课《松坊溪的冬天》一文,有一段话写得很美:“雪落在松坊溪上了。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溪中的大溪石和小溪石上都覆盖上白雪了: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好像有两只白色的狮睡在雪地里;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上溪岸。”这一段话,作者运用了两组排比句式。第一组,三个“像……一般”就写出了雪花的轻柔与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