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1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008年3月14日,西藏拉萨发生严重骚乱事件,其实质是达赖集团策划组织的所谓"西藏人民大起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人民、反政府的暴力犯罪活动. 但对此,西方媒体如CNN、BBC、<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泰晤士报>、法新社、德国<柏林晨报>等,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不客观的歪曲的报道,甚至大肆地鼓吹,歪曲、捏造事实,制造了一轮又一轮的"信息恐怖活动".西方媒体在3·14事件中企图蒙骗不明真相民众的行为,严重背离了新闻职业道德,也严重伤害了包括全体中国人民在内的所有爱好和平和友好人民的感情.  相似文献   
2.
新年献词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闻文体蓬勃发展的一大产物。细致而富张力的叙事结构,理性而温情的叙事话语,深切而感性的叙事节奏,使《南方周末》新年献词的叙事模式在某种程度上透出了这份以责任和深度著称的报纸的文化理念,也反映出新年献词这种特殊文体书写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3.
陈蕾  王沧 《今传媒》2010,18(9):100-101
论文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以"姚明现象"为研究对象,在概述姚明"成星"的历程和其所发挥的作用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姚明在跨文化传播中成名的原因。并且,文章进一步对如何提高跨文化传播能力作了思考,从而使本文具有一定程度上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社交媒体上的疗愈视频日益流行,这类视频不仅带给受众类似"奇怪的满足感"的审美感受,而且引发学界对社交媒体上的审美范畴迷因进行反思.文章用康德美学理论和网络观察法来探讨这些图像的观看与延伸轨迹,试图在类似转发、点赞等假定被动性过程中恢复受众的审美判断能力.审美判断不仅是社会关系的日常碎片,还是基于互动形成和转化为群体判断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审美范畴迷因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分享,而是一个由共享观点、实践和处理世界的方式组成的波动聚合体,揭示了审美范畴迷因的贡献者无意中参与了一个检验美学理论原理的哲学项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