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6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1.
大多数基层通讯员都偏重于写新闻报道,很少写言论。其实,我们通讯员也应该象记者那样,什么都写,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思想理论水平,而且可以提高我们分析问题和写作的能力。通讯员写言论有很多有利条件。他生活在基层,接触群众的生活和思想实际多。言论,特别是“杂文”、“漫谈”之类的文章,主要是针砭时弊,揭露矛盾。它是对存在于社会中  相似文献   
2.
企业报姓“企”,它的特点就是要及时反映本企业跳动的脉博。在实践中,我们感到要把企业报办成职工喜欢的报纸,抓住企业中的重大问题,在职工中开展讨论,是一个好的作法。1980年到1981年,正是我国国民经济调整阶段,我厂的生产也受到影响,国家下达我厂的  相似文献   
3.
左哲同志提笔写《谈谈稿费问题》(见今年第一期《新闻战线》)的时候,友人曾担心谈这个问题未免“太浅薄”。左哲同志说“不浅薄”,这是有道理的。事关报纸工作的开展,本来就不存在“浅薄”问题。我当通讯员几年了。个人体会,每当稿予被采用,及时收到报纸和稿费的时候,总是十分高兴的。登出来的稿子要反复看,对改动的地方还要细心揣摩,稿费不拘多少,报社付的是劳动报酬,我看作是物质的、同时也是精神  相似文献   
4.
企业报姓“企”,它的特点就是要及时反映本企业跳动的脉博。在实践中,我们感到要把企业报办成职工喜欢的报纸,抓住企业中的重大问题,在职工中开展讨论,是一个好的作法。 1980年到1981年,正是我国国民经济调整阶段,我厂的生产也受到影响,国家下达我厂的生产计划仅占全年生产任务的百分之三左右。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厂报编辑部决定开辟《如何把总厂建设好》的讨论,发动全厂职工为企业出主意。这次讨论从1980年的8月开始,到1981年1月结束,前后共收到八十余篇稿件。来稿有领导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工人等,他  相似文献   
5.
左哲同志提笔写《谈谈稿费问题》(见今年第一期《新闻战线》)的时候,友人曾担心谈这个问题未免“太浅薄”。左哲同志说“不浅薄”,这是有道理的。事关报纸工作的开展,本来就不存在“浅薄”问题。我当通讯员几年了。个人体会,每当稿子  相似文献   
6.
我是从1982年开始搞新闻报道工作的,回顾这几年来的新闻实践,我感到,基层建讯员要避免“四重四轻”。一是不要重写轻学。通讯员一般都是勤于写作的。但是,如果仅仅埋头写稿,不注意学习理论知识,就不可能很快提高。我在这方面是有体会的。开初一段时间,我一天到晚就是采访、写作,有时甚至一天发二三篇稿,但见报极少。后来,我买了新闻理论书学习,又参加了安徽日报举办的新闻函授大学;同时,还注意阅读《新闻与写作》等新闻刊物上发表的有关文章,结果,见报率明显提高。二是不要重数轻质。“以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