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2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好的文章,如同美的音乐,能于字里行间跳动出和谐的音符,透出一股铿锵有力的声韵。这神韵味,就是文章的声韵美──?  相似文献   
2.
初学作文,生怕哪个意思说不到,拉杂支扯,泥沙俱下。而面面俱到,等于面面不到;意思都有,又不知说的是什么意思。这样的文章犯了一个毛病:堆砌。所以文家极言:“为文之道,割爱而已”。  相似文献   
3.
田之章 《军事记者》2007,(11):52-52
说起文章的修改,便会自然想起"推敲"之类的佳话来。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基本的写作规律:一篇之成,往往是"行百里者半九十",还有一大半功夫在后面呢!尤其是那些名篇佳作,常  相似文献   
4.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说过:“只有研究可能性小的事物的人,才能有伟大的发现。”所谓“可能性小的事物”,即是发生概率小、而不确定性大的事物。打个比方说,当你焦急地等在产房外面打听刚生下的小孩的消息时,医生告诉你这孩子有两只眼睛,你一定会以为医生是在开玩笑,因为生出来的孩子不是两只眼睛的可能性极小。反过来说,有两只眼睛的概率极大。但是,如果医生告诉你生下来的是男孩,那么,你会烏得这个消息对你很重要,因为生男还是生女,这两种情况的概率各占一半。由此可以看出,发生概率越小的事物或事件,带给人们的信息量就越大,其新闻价值也越大:发生概率越大的事物,尽人皆知,带给人们的信息量就越小,其新闻价值也越小。通常  相似文献   
5.
北京三联书店72岁的常君实老编辑,50年来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编书1200多部,编丛书和课本20多套共计五千多万字,成为目前我国编书最多的人。他曾经编过夏衍、徐懋庸、廖沫沙、柯灵等人的集子,也为为数不少的无名之辈“甘作人梯”,扶持他们走上了成功之路。(见1991年第三期《新华文摘》)。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几十年来,他一直是用一只带有残疾的眼睛工作的。更为可贵的是,常先生编了那么多书,却从不对人提及。许多成功者也许至今还  相似文献   
6.
去年,《人民日报》又一次发表社论,号召全党和全社会,“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认真做好这项工作,使语言文字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不可否认,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如今在语言文字的应用上有了很大进步,但用语不规范的问题仍然十分普遍。有的生吞活剥,滥用文言方言;有的省略不当,交代不明;有的语法舛错,语意不清;有的生造词语,晦涩难懂;引用别人的文章断章取义,造成歧义,滥用繁体  相似文献   
7.
从改稿谈起     
前不久,给某刊物写了一篇千把字的小言论。时隔小久,文章被采用了,按说应该高兴才是,但细细看来,被改得面目全非。对照原文,只剩下自己写的三二百字了,便怎么也高兴不起来。由此使我想起著名漫画家方成的一次境遇。有家报纸的编辑约他写一篇讲幽默的文章,他写了一千四百字。文章发表后,他却傻了眼,连续看了三遍,才辩认出自己所写的十六个字和一个句点来。名家尚且如此,那“无名之辈”就更不用说了。把这两件事情联系到一起,却使我想到一个问题。编辑对待稿件,应当尽量避免大动笔墨,一般情况下应该是能用则用,不能用拉倒。如果用一只模子去框一切  相似文献   
8.
写稿二题     
绝知此事要躬行——亲知一位新闻界的老前辈说过:新闻是用脚写出来的,即要用90%以上的时间采访,用不到10%的时间写作。这句话,把新闻采访的重要性、必要性讲到家了。但在新闻工作的实践中,人们却常常忽视这一点。记得1984年刚搞报道时,我根据一份材料改写了一篇“母亲发假电报催子回家,战士严守纪律当天归营”的稿子,投往报社后,一位编辑打电话说,问题抓得不错,但概括性的语言太多,缺乏生动感人的细  相似文献   
9.
在基层报道队伍和一些初学报道人员中,存在一种单纯追求上稿数量的倾向,有的不惜“投其所好”,你要啥,我有啥,现炒现卖,而报道深度却不够。这种目标上的低标准,是导致稿件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有的人却常常抱怨:同样的稿子,人家能上,我为什么上不去?每每责怪编辑,而很少从自身分析原因。唐太宗《帝苑》中有句话颇耐人寻味:“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只为其下”。意思是说做任何事情只有高标准、严要求,才能取得好成  相似文献   
10.
一稿多投,一直是困扰编辑的一个问题。前不久,某编辑在报纸撰文痛陈一稿多投的危害,并列举了自已经历的两件事:其一,同一作者将报道同一事件的稿件投于同一报纸的两个版面,结果造成重稿;其二,某作者将同一稿件分别投于同处一地的两家报纸,这位编辑将稿子编发就绪,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