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6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石奇亭 《青年记者》2009,(17):72-72
最近,广东省职能部门设立“网络发言人”,对网民的质疑进行一一回应。 网络发言人的创举,最大的意义在于敞开信息的大门,简单地将其看作执政方式的华丽转身还不够,网络发言人背后,是亿万网民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期盼。令人高兴的是,网络发言人使得民众与政府沟通更方便。但令人担忧的是,没有真正的信息公开,网络发言人能在虚拟的世界存活多久。  相似文献   
2.
现在什么能让地方党政官页畏若猛虎?答,突发事件中的记者,因为突发事件往往伴有失职渎职责任,怕被记者曝光.常驻地方记者站的缘由,笔者经常接触党政和宣传部门的官员,对他们的喜怒哀乐了然于胸.有关批评性报道,最好是有闻不报,最怕的是新闻炒作带来过度伤害,还怕"只监督不报道",因为近似敲诈,需要"灭火".  相似文献   
3.
当今社会,恐怕谁都不会否定舆论监督对提升社会正气的重要性,谁都不会否定舆论对领导的监督作用,谁都不会否定它在反腐败斗争中的重要作用。但是作为新闻工作,现在有着前所未有的困惑,舆论监督正成为党报越来越高的一道坎儿。一方面,日渐活跃的电视、都市生活类报纸和网络媒体进行揭露性报道,促使官员问责,使得一批相关责任承担责任;一方面,个别地方为防止舆论监督,甚至纷纷出台应急预案,即使新闻媒体采访到真实情况,也要千方百计“公关”,尽可能不让批评性报道见诸报端。  相似文献   
4.
又到一年一度的消费维权“3.15”,作为为消费提供现场新闻援助的记,听到电信行业利用人们对新技术、新业务的生疏,预设消费陷阱,肆无忌惮侵害消费权益的投诉,看投诉无奈又无助的愤愤然表情,置身其中,让人顿感血脉贲张,很快《消费权益日电信投诉居多》一稿在本人所供职的《大众日报》刊出。  相似文献   
5.
当记者也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似蜜蜂采花酿蜜辛勤劳作,期望引起轰动,然而稿子问世却引来一片失实、失真指责声。记得《中国记者》曾刊登过一篇心得《到底该听谁的?》,大意是,一年轻记者根据采访材料写了一篇稿件,刊发后群众告到报社,说稿件严重夸大事实,因而受到领导批评。然而记者满腹委屈,因为稿件上写的都是被采访单位领导人说的,不是凭空捏造,于是争辩:该听谁的?听谁的,当然要听被采访者的,这就引出一个如何交代消息来源,确保报道客观公正的问题。记者采写一则消息,无非是通过访问、观察、查阅有关背景资料和相关报  相似文献   
6.
现在什么能让地方党政官员畏若猛虎?答,突发事件中的记者,因为突发事件往往伴有失职渎职责任,怕被记者曝光。常驻地方记者站的缘由,笔者经常接触党政和宣传部门的官员,对他们的喜怒哀乐了然于胸。有关批评性报道,最好是有闻不报,最怕的是新闻炒作带来过度伤害,还怕“只监督不报道”,因为近似敲诈,需要“灭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