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最深层的因素,还是希尔根的整体素质,符合纳粹掌权者的文化理念1936年8月1日,作为柏林奥运会的最后一棒火炬手,希尔根(Schilgen Fritz,1906~2005)以极优雅的健美姿态,高擎火炬,神色庄严,不疾不徐地绕主会场小跑一周,然后从容登上圣火塔的台阶,点燃青铜色三脚架上的主火炬。这是现代奥运会首次火炬传递,点燃奥运圣火。  相似文献   
2.
在法国待得略久些,就很为这里生活的闲散而惊讶。他们度假的固定性和频繁性,让来自东方的人很羡慕。假期似乎是很经常的事情,读书似乎也是很天经地义的普通事,常能见到行人手里握一卷书或是提着装着新书的塑料袋(外壳印着书店的名字)。读书的人随处可见,这里说的不是在大学或学术机构里的职业读者,而是在法国公共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读书人”,地铁里、公园里、乃至走在大  相似文献   
3.
4.
《傅雷家书》在中国知识界之所以大名鼎鼎和广泛流传,在于其字里行间既体现了作为父亲的傅雷(1908~1966年)对于孩子的亲切关怀与严谨教导,也展示了傅雷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的“人间情怀”。而这种“人间情怀”我们在傅译的法文名著中也不难体会。除了家书之外,傅雷就是以法国文学翻译大家而名世。其实,家书纯属“妙手偶得”,翻译才是傅氏的“出色当行”,他后来选择“闭门译书”为业,以“稿费”谋生计,未取国家一分之俸禄,既可见他一生事业重心之所在,也可见其“译术”之高超。而要谈论傅雷一生事业之渊源,则不可不从其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