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信息传播   9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深的感谢     
我是《新闻三昧》的忠实读者,也是《新闻三昧》的老订户。每期杂志从遥远的北京邮到我们贵州山区,送到我的手里,常常是一个晚上一字不漏地把它看完。然后再挑选对我业余爬格子有指导、帮助的文章琢磨细看,以求增长知识和学习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每年下来,我又把每月一份的《新闻三昧》整整齐齐地装订成册,配上漂亮的封面保存起来。茶余饭后常拿出来翻看揣摩,几年下来使  相似文献   
2.
近日迈步贵阳街头,见到一条祝贺首届『贵阳国际围棋文化节』的广告,书写在高架桥的桥墩上,制作精美,古色古香,但令人遗憾的是,其中在形容围棋『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句中,把『源远流长』写成『渊源流长』。其实,在汉语成语词典里,只有『源远流长』一词,按字面解释,应为河流的源头很远,且水流很  相似文献   
3.
除夕团圆饭     
那年冬天,远在贵阳的岳父岳母来到黔南大山沟,和我们一起欢度春节,全家人高兴极了。这时,厂里除少数职工在赶一批重点工程的产品外,大多数职工都已放假,忙着置办年货。大山沟里的军工企业是个小社会,当领导的吃喝拉撒都要管,即使是大年三十,也不能待在家里。身为党委书记的我,吃完早饭便去厂里了解任务完成情况,检查节日期间是否有安全隐患。妻子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只是嘱咐我:"今天是除夕,下午早点回来陪陪老人孩子,好好吃一顿团圆饭。"这个要求再合理不过,我连连点头答应。  相似文献   
4.
我是三线军工企业的一名党委书记,业余时间也爱爬格子写我的“豆腐块”,主要为中国振华电子集团主办的企业报——《振华报》撰稿。199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一本《新闻三昧》杂志,随手翻开一看,便被她那丰富的内容,独特的风格所吸引,真有相见恨晚之感。从1993年起,我便订阅了《新闻三昧》,每期一到手,我都认真阅读,尤其对“评头品足”、“采写经验谈”、“咬文嚼字”、“通讯员园地”和“新闻夜大学,新闻自修辅导”等专栏更是爱不释手。年底又把12本《三昧》精心地装订成册,便于保存,便于时时翻阅。久而久之,我便深深地爱上了《新闻三  相似文献   
5.
在辞旧迎新之际,我想借贵刊一角,谈谈我与《新闻三昧》十年的深情,以表笔者对它的一番感激之情。当然也感谢编辑教师为我们办了这么一本好杂志,且越办越好。生活中的“朋友”。我是199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与《新闻三昧》相识的,读文科又喜好文字的我一下子跟《新闻三昧》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此我们再没有分离过。我视它为“老师”,更把它当作生活中最亲密的“朋友”。尽管这十年来我搬了好几  相似文献   
6.
秦凤岗 《高中生》2011,(1):22-23
空间几何体的体积 例1若某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1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相似文献   
7.
整理“投稿档案”,无意中翻到几页过去的“槁约”,翻看一遍,很令我感动,有感而发,写下这篇短文。那些“稿约”,用词贴切,态度真诚,没有一点做作与虚伪,没有一点“老板”样子,没有一点板着脸说话的味道。“稿约”又称为“投稿指南”。说是“指南”真是名符其实,要啥有啥。它不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写稿是一种劳心费力的穷潇洒,或说写稿是为了挣稿费、图名利。我却认为,它是一种难得的享受。1960年初,我在上大学时就喜欢上了写稿。记得第一篇习作刊登在当时上海的《支部生活》上,写的是班里的一位党员助人为乐的事。虽然是只有“火柴盒”那么大,但那份惊喜与激动使我与爬格子有了缘。很快史无前例的“文革”开始了,后来我又调到了贵州大三线,慢慢地因工作的繁忙把爬格子的事就丢掉了。直到后来,我所在的中国振华公  相似文献   
9.
这几年,为了改变“无错不成报”的现象,不少报刊都辟有《有奖纠错》、《读者挑错》、《读者来信》、《咬文嚼字》等栏目。这自然是件好事。但令人遗憾的是有些报刊边纠错边出错,别字、错字、漏字、病句、标点符号错用以及不合逻辑与语法的文字组合现象仍旧屡屡发生。每每谈到这些差错时,我常感叹:报刊差错咋这样难治?笔者曾在莱报上发表过一篇约1200字左右的通讯。拿到样报后,先后发现了有7处差错,有错字、有漏  相似文献   
10.
近日,笔者在整理自己的书稿信函时,在一叠报社、杂志社给我的来信中,有四封某杂志社在不到半年时间内写给我的信。今天重读这些信,总有一种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感觉。事情是这样的:1995年初,我在《贵州日报》上看到一则关于某杂志即将创刊并欢迎广大读者赐稿的启事。笔者有在业余时间爬“格子”的爱好,于是便在3月中旬,写了一篇题为《在经营活动中要倡导真诚守信》的约1300字的小文章寄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