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对联从唐宋起就在人们的生活中广泛应用,是一种至今仍具生命力的文学样式,不仅如此,对联也在中国古代小说中发挥着独特作用,但受关注程度不高。如冯梦龙编纂的话本小说集"三言",近来人们对其中插入的诗词研究较多,但对对联却鲜有提及。文章对冯梦龙"三言"中对联的形式、来源、功用、修辞和艺术特点作了论析。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国家对职业技能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赋予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的目标和内涵,对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国提出将大学分为"学术型"和"技能型"两类,从培养学术型人才逐步转变为培养技能型人才;国家又推出高考新政;这对于本身拥有"技能型"专业或特色的高职院校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实训教学作为我国高职院校培养学生技能的主要方式,在新政的推动下,"技能型"大学必  相似文献   
3.
冲淡是张恨水对散文的要求,《两都赋》正体现出冲淡美。这主要表现为,平实的题材流露闲适基调,平淡的笔法营造自然意境,朴实的白话表达通俗独特,在这朴实闲适中又包含深沉的故园之思。《两都赋》既发展了现代散文冲淡一派,又显示了自己的个性和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理应在中国现代散文中留下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4.
科技发展,强调的是科技意义上的进步;人文发展,侧重的是人文意义上的升华。厚科技精神薄人文精神的科技发展与厚人文精神薄科技精神的人文发展都会产生一系列发展悖论。作为以心和、人和、天和为特征和指向的发展模式的和谐发展,是科技发展与人文发展的天作之合。此种“三和”发展模式蕴涵着厚重的和谐精神。和谐发展内涵的和谐精神,既包容了鲜明的科技精神,也囊括着厚重的人文精神。因而,回归和谐,以和谐发展统领科技发展和人文发展,走和谐发展之路,已成为期望发展的人类的必然选择。经由和谐发展之路,方能不断逼近天地人心和合共生的至高境界。  相似文献   
5.
雪莱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杰出代表诗人之一,他提出的诗歌理论同样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想象是雪莱诗歌理论的核心,历来为评论家关注。然综观大多数国内外学者对雪莱诗论想象的研究,或者只是对其进行单纯地理论解读,全面却难免晦涩;或者结合实例指涉阐释其某一方面,具体却不够系统。本文结合雪莱的具体诗歌,试从想象与诗歌相辅相成的关系、想象丰富诗歌语言的表现力以及想象赋予灵感创造力量三方面进行阐释说明,由此得出结论:雪莱之所以推崇想象,既是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需要,以驱散古典主义后期的消极影响,也希望借此激发英国人民对自由与民主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管雯  张璐  刘扬  李开森 《职业圈》2011,(29):81-81
环境对人才资源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意义。环境是成就人才的土壤。各种环境都是不断变化的,并总会对人才资源开发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因此,人才资源环境开发必须努力使环境向有利于人才资源开发的方面转化,为人才资源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7.
8.
《诗人玉屑》编者魏庆之收罗了两宋及宋之前的一百多种诗论资料,对众多诗话资料博观约取,并运用不同的裒辑方式进行编排,也体现出魏庆之本人的诗学观念。  相似文献   
9.
作为在唐朝诗坛上享有盛誉的李贺,无疑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个类似神话的人物,他的不朽篇章伴随着他短暂的一生,引起了后人的广泛关注。仅从其诗歌的用典来看,就可见他的知识结构及其用典的艺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