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3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今年3月12日,日本庆应大学新闻研究所教授伊藤阳一先生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访问,就日本大众传播及研究现状等问题,与部分教师和研究生进行了座谈。伊藤先生介绍了日本大众传播的情况,并回答了研究生提出的一些问题。关于研究机构,伊藤先生介绍说,“日本目前有三个大众传播研究机构。最早的是成立于五十年代的新闻学会,有会员700余人。另一个大众传播研究机构是传播学会,它是从事微观研究的,以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为基础学科来对大众传播进行研究,有会员200多人。  相似文献   
2.
维拉德·D·罗兰得是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米奇尔·特瑞塞也是该学院教授并担任大众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他们对国际大众传播状况有较深的研究。本文以较翔实的材料,从多个角度论述了公共广描电现在世界范围内所面临的意识形态、经济、技术三方面的挑战,以及解决这一问题的希望和方法。作者指出,新左派和新右派以及旧有的政治观念,加上其根本的商业因素导致了公共广播电视在政治上的“两难境地”。作者认为根本左右公共广播电视的是“商业化”倾向。任何非商业产品的背后都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商业因素。作者还看到技术进步及发明是公共广播电视发展的基础条件,同时也是损害其“公共特征”的另一因素。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发明和技术进步本身就带有“私有特质”。虽然作者认为有些公共广播电视机构所奉行的“暂时野蛮”政策极可能长久化,但是,其在人们对公共广播电视的信任方面,依然持有乐观态度,这种乐观,根源于各国日益增多的加强本国大众传播媒介政策建设及增加本国节目制作的各种努力。这不能不说是深刻而较有远见的。遗憾的是作者对发展中国家的公共广播电视状况提及甚少,也没有涉及发展中国家传媒政策、理论、实践的成功之处,及其对发达国家的反辐射作用。显现出作者的“电子沙文主义”观念。不过,本文依然不失其深度和见地,对我们的传媒研究和实际工作亦多有启迪。  相似文献   
3.
太平洋沿岸的新加坡、香港、南朝鲜和台湾,在过去的岁月里,经济上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这被称作“四小龙”的国家和地区里,大众媒介发展和受众激增的原因,在于他们所实现的较高的收入水平、良好的教育、很高的识字率以及他们所具有的日益增多的闲暇。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