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苏州的古桥     
苏州是著名的水城,有东方威尼斯之称。城内河道纵横,桥梁众多。唐代诗人杜荀鹤云:“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就是描述苏州古城水多桥多的景象。苏州桥梁的建造,上溯春秋,下及明清。如春秋时的临顿桥、乌鹊桥、斟酌桥;汉代的顾家桥;三国时的渡僧桥;南朝的悬桥和天后宫桥。唐以后的桥就多了,如宝带桥、枫桥、孙老桥等,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之句。宋代,据宋《平江图》著录,时有桥梁359座。据明清两代《苏州府志》和民国《吴县志》载,明代有桥梁300座,清代311座,民国时期349座。现在,…  相似文献   
3.
人民路是贯通苏州古城南北的一条主干道,全长4680米,是由清代的护龙街拓展而来。护龙街在宋代称“卧龙街”,全长约3000米,宽约3米,系石板路面,石板底下为下水沟渠。因形曲如龙,故名“卧龙街”。苏州在宋代称为“平江”。从《平江图》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卧龙街水陆并行,沿线各式桥梁及牌坊鳞次栉比,位于大街及其西侧的桥梁有21座,横跨和耸立在大街及其两侧的牌坊23座。沿街的府衙、府仓、府学、园林及寺观庙宇等建筑林立,其中乐桥至饮马桥一带最为繁华,是古城的商业中心,有鱼行、米行、茶行、丝行及绣行等多处,还有清风、花月、跨街、丽景及黄…  相似文献   
4.
苏州古称“勾吴”,后又在此建立“吴国”,这是苏州被称为“吴”的由来。吴文化的“吴”字,起源于政治概念中的“勾吴”,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衍化为地理概念中的“吴地”和文化概念中的“吴文化”。苏州位于太湖流域的中心区域,习惯上把苏州历史文化称为吴中文化,即吴文化的代表,故苏州历史文化又称吴文化。一、吴文化对苏州古城规划与建设的影响吴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地域特征,其中鲜明的水乡文化色彩、外柔内刚的文化品格、精巧细腻的文化品位等是其主要特征。吴文化自我塑造的开放性、交融性与创造进取精神是其突出的“个…  相似文献   
5.
虎丘山门口右侧壁内,嵌有苏州府“永禁虎丘染坊碑”一块,题《奉宪勒石永禁虎丘染坊碑记》。碑文34行,计1480多字,立于清乾隆二年(1737年)。碑石已碎裂,碑面剥蚀,字迹漫漶,然仍可辨,概略如下:雍正年间,虎丘山塘开设染坊颇多,所排废水致“满河青红黑紫”,“纠壅河滨,流害匪浅”,居民与染坊间亦不断“滋生事端”。且皇帝南巡,虎丘为驻跸之地,苏州府乃颁禁染坊令,“如敢故违,定行提究,凛之慎之”。碑中内容是我国历史上现存第一部城市河流水质保护法令,亦为世界上较早之同类法令。比英国早96年,比美国早162年。苏州是我国著名的丝绸之府。明清时…  相似文献   
6.
辛勤耕耘二十载,不断开拓勇登攀。成果丰硕齐声赞,兰台奇葩异彩展。“档苑向导”栏目粲,“环球视野”知识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