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
罗昔明 《青年记者》2017,(18):67-68
中美合拍模式下跨文化面向的问题意识 近年来,与中国合作制片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中美合拍是其中发展最为强劲的合拍形式,有望成为未来的合拍主流.甚至有人明确指出,“但凡中国举办电影节,必谈中美合拍片”.①的确如此,2016年4月举办的北京国际电影节论坛上,中美合拍片再次成为热点议题,而且这几年最受关注的合拍片当数中美合拍片,如《功夫熊猫3》《功夫之王》《功夫梦》《功夫侠》《纽约客@上海》《钢铁侠3》《变形金刚4》《火星救援》《长城》等,单从这些电影的制作水准和市场收益来看,中美合制模式在实践上是较为成功的.关键的问题在于,对中美合拍热潮不能单从经济层面来解读,增进中美电影合制的相关政策拟定及学术探讨,也必须直面这种形式带来的经济与文化层面上的交融性.  相似文献   
2.
在替未被质疑和反思的本质主义文学观念信仰祛魅中,托尼·贝内特对马克思主义美学存在的合法性产生了怀疑。与此同时,随着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一个更值得关注的问题是,贝内特为何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家,转变为采用后马克思主义框架探讨问题的学者。其深层次讨论也必将涉及到另一问题:贝内特从葛兰西到福柯理论范式的转换,而且进一步把福柯的理论框架运用于具体的文化实践之中,从而揭示出当代社会中成为间接干预的"新自由主义"的政治图谋。但贝内特并没有批判这种社会现实,相反,他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与制度合谋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克里斯蒂娃的互文理论是其步入后现代的典型事件,其实,她融入后现代大潮是在后结构主义这条思脉上充分展现的。她以迂回侧进的策略、闪烁艰涩的行文风格,为曾被边缘的声音喊话,其旨归并非沉溺于解构权威主体的过度狂欢,而是透过对中国汉字特性及相应结构系统的创意性阐释,获得重新审视现代性的灵感。她对中国资源的读解与置入,在西方纷繁复杂的中国话语中为修正西方理性论述传统找到有力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汤显祖的《牡丹亭》是明朝末年爱情文学的巅峰之作,同时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杜丽娘这一光辉的女性形象。杜丽娘是处在和柳梦梅平等的地位上主动地追求爱情,杜丽娘敢于违背封建礼教加给大家闺秀的道德规范,让爱情的火焰在自己的心底熊熊燃烧,就是到了阴间也恋恋不忘自己的爱人。通过对这位富有光彩的人物形象的精心刻画,作者从社会性别和社会伦理结构的层面,已初步呈现出女性争取人性自由的自我意识觉醒。  相似文献   
5.
爱伦.坡的笔触,在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创作中留下了幽灵般的痕迹。迷恋于以语言重构逝去之爱的爱伦.坡的文本策略,在这个俄国魔术师创作生涯中不断戏仿性地得以重现。尽管当纳博科夫有意或反讽地继续在"后浪漫主义"时代培植坡的诗学原则时,这些戏仿好像使他在与屈从爱伦.坡的"影响"中拉开了距离。但事实上爱伦.坡与纳博科夫之间的关联,相对于纳博科夫的创作所呈现的对爱伦.坡的游戏性指涉而言,有着更大的亲和性。  相似文献   
6.
美国哥特小说作为一种伴着国家历史进程而产生的文学类型,应被视为一种美利坚民族集体无意识的传统形式,甚至可以说哥特式文学的美国化特质决定了哥特式在美国已成为一种大的文学类型甚至元类型,因为它追溯了哥特中的暴力根源不是通过个人心理或宗教冲突,而是通过作为美利坚民族形成的初始框架中导向暴力的思考。由此,探究美国哥特小说中暴力导致的民族创伤显得异常重要。通过将哥特符码置于美国历史发展的场景中,这种场景也就成为美国被压抑的历史记忆的民族叙事。  相似文献   
7.
知识分子的定位问题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许多中外学者都曾经探讨过,并因此引发了大量的争论。著名文化研究学者托尼·贝内特的学术研究并不回避这一陈旧的话题,而是从当今方兴未艾的文化研究视角来深入地重新审查了“知识分子”问题,发现这一问题不是能够在脱离具体的语境下可以解决,相反,必需认识到超然的处理方式仅仅是个幻梦。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把浪漫主义思潮置入现代性这一宏大的历史语境中来重新审视其历史本质是西方学界刚刚兴起的一种新的浪漫主义研究范式。而主体性的“自我”观是现代性的核心元素,那么在现代性这一自启蒙运动以来至今仍然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生活方式的宏大语境中,浪漫主义中自我所居的位置将是一个有意义的话题。  相似文献   
9.
在替未被质疑和反思的本质主义文学观念信仰祛魅中,托尼.贝内特对马克思主义美学存在的合法性产生了质疑。与此同时,随着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一个更值得关注的问题是,贝内特为何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家,转变为采用后马克思主义框架探讨问题的学者。  相似文献   
10.
要严肃探讨文学史和文学理论中分期问题,必然面对文学与历史的纠结,因为我们考虑文学和历史的历史时刻,在多样的理论和意识形态中往往彼此视为对手.将历史绘制为不同时期所运用的各种标准是在构成人们自己的"时期"语境中先前思维承担的结果.历史的分期持续怀有浪漫主义意识形态的印记.从浪漫主义思潮角度重新思考分期化问题可以说明多样性是历史时期过渡的界定性特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