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正>随着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数字化转型正在成为全球新一轮学校教育变革的重要趋势,世界各国均在着力推动学校教育组织在教学范式、组织架构、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层面全方位的创新与变革[1]。教师的能力提升则是这一系列教育创新变革及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关键和重要目标。笔者开展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及访谈分析,  相似文献   
2.
平板电脑作为重要的教学媒介已进入课堂,为提升其应用效果,有必要系统探究影响学生平板电脑学习态度的因素。研究者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构建了包含使用频率、易用性、有用性、满意度、应用意愿、自我效能感、态度的结构方程模型,对46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技术接触较多的学生学习态度更积极;被动状态下,使用频率不能正面影响满意度;满意度和应用意愿是影响学生学习态度的重要直接因素,对平板电脑有用度的感知是最重要的间接因素。教师应着重关注因学生技术接触度差异带来的“教育不公平”现象,并提升用平板电脑设计创造性学习活动的能力;厂商应优先改善产品有用度体验,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其学习表现更为积极。  相似文献   
3.
数字人文近年来受到人文学科和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的广泛关注,其中在历史学领域的实践项目尤为突出,因而以历史学者为中心考察其对数字人文的认识和接受情况,探究人文学者接受数字人文的影响因素,可促进数字人文更好地与人文学科融合发展。文章采用面对面访谈、电话访谈和微信语音的方式对22名历史学者进行采访,得到近6万字的访谈记录。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探索人文学者对数字人文接受意愿的影响因素,得到51项范畴和18项主范畴,在此基础上逐步归纳提炼出人文学者对数字人文接受意愿的5个维度:个人因素、参与方式、技术制度因素、环境因素和数字人文学科属性,根据维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建立人文学者对数字人文的接受意愿PPTEC模型框架。结果表明,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会直接影响接受意愿,参与方式、制度技术因素、数字人文属性会受其他因素的调节后影响接受意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