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创新精神的培养作为主旋律。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中,我们在抓好学生基本素质培养的同时,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作为新课改教学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2.
庄子及其后学常常结合当时的精怪传说创造一些寓言作为自己的论据。道家学派对精怪现象采取相对崇信的态度,这与道家万物有灵的思想观念是有关的。精怪观念与远古传说的合流对这一时期人们的历史观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翟胜利 《课外阅读》2011,(9):146-146
发散思维是从同一来源材料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思维方向分散于不同方面,它表现为思维开阔、富于联想,善于分解组合,引伸推导,敢于创新。培养这种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求异性、创新性,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就必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就得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可采用以下几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4.
翟胜利 《百科知识》2021,(31):22-29
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与发展经历了长期的历史过程.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记录了商周以来3000多年的中国历史,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1万年的文化史、5000多年的文明史.考古学将埋藏于地下的古代遗存发掘出来,把尘封已久的历史揭示出来,把典籍中的文字变为有迹可寻的存在,为我们展现了真实的古代历史文化面貌.  相似文献   
5.
6.
2005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征集入藏了1件爯鼎和2件爯簋,它们与此前所见的3件爯器应属同一青铜器组合。国博所藏的3件爯器造型庄重,纹饰精美,且器内均铸有相同内容的长篇铭文,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诸件爯器的铭文记载了器主人爯受赐于遣伯、遣姬,因感念其高尚的道德言行,铸作宗庙彝器以奉祀其文考的历史背景。铭中"遣伯""德音""余一子"等称谓、用辞均属金文首见,为研究商周时期的遣氏家族及相关历史、语言、文化提供了新的依据。从几件爯器的形制、纹饰、铭文及等级规格来看,该组青铜器约铸造于西周中期,其器主人爯的身份大致相当于诸侯国封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