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记者:江泽民同志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要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没有创新能力,能不能进行创新,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有一位读者给我打电话,他说,科学的本质是创新,那创新的本质又是什么呢?你们能不能请学者专家谈谈有关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话题。 创新的本质是什么 金吾伦:我认为,创新的本质是进取,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激情。创新的反面是“守旧”。创新就要淘汰旧观念、旧技术、旧体制,培育新观念、新技术、新体制。设想,我们的祖先没有任何创新,那么,人类至今岂不还处在茹毛饮血的洪荒时代! 董光壁:创新的本质是不做复制者,因而单纯的模仿不是创新,流行的“追星”和“仿秀”意识都是背离创新精神的,令人生厌的重复会造成原创力的逐渐降低。从时代转变的角度看问题,创新的本质在于继往开来,既要批判地对待旧的又要批判地评价新的,把过去和未来一起熔铸在现在里面。 张丰乾:我想,创新的本质,借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一个范畴来说就是:“生”。《周易·系辞下》云:“天地之大德曰生”,而人类是靠自己的创新能力自立于天地之间,最有意义的人生莫过于不断创新的人生。所谓“生”,乃是说“世界”并非本来如此,亦非一直如此,而是生生不息、日新而月异。所谓“创新”,更具体地说,就是“无中生有”——从被抛弃、被忽略、被认为是“不可能”、“不必要”的“空白处”生出“有”来,独辟蹊径,别开生面,化腐朽为神奇。“无中生有”的前提是“有中生无”——超越已有的成果,不为权威的结论所束缚,不被流行的观点所湮没,不因眼前的困难而退缩。所以,我们也可以说,创新的本质就是“有无相生”。  相似文献   
2.
近日,笔者随国家林业局文艺家采风团到广西林区采风,一路走来,不仅看到了绿意盎然的八桂大地处处抗灾重建、恢复林业生态的火热场景,更感悟到当代林业人坚韧豪迈的情怀和淳朴开朗的心态,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三个不同年龄段的林业人——70后、60后、50后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3.
《思想者》是《中国青年报》唯一的一块思想理论副刊,它肩负着“以正确的理论引导人”的重要使命。在当前报纸副刊整体面临困境之时,怎样办好一块思想理论副刊?如何让理论副刊走向大众,贴近青年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4.
“游子文学”近来在文坛上真是一领风骚、佳作纷呈。年初,曹桂林的《北京人在纽约》(以下简称“北”),悄然把游子文学的序曲引向高潮;著名作家柯岩的《他乡明月》(以下简称“他”),以其特有的明丽流畅的文笔透露了当代青年的海外经历;樊祥达毫无遮掩地让人一睹《上海人在东京》(以下简称“上”),那斑斑血泪的打工生活;周励女士则以震撼人心的自传体纪实小说,向人们讲述一个《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以下简称“曼”),……  相似文献   
5.
收到李晓丽寄来的《人生的求索》,翻开来竟放不下手。修养读物,最忌泛泛说教,板着一副面孔教训你这样不行,那样也不行……让人不知所措。《人生的求索》所以引人耐读,首先在于它象是朋友和你平等地探讨人生。不要说年轻人,就连我们这些早已进入而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