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教育   58篇
信息传播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床”辨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这首《静夜思》明白如话,家喻户晓,蒙童成诵,但诗中的“床”字,一般诗歌选本都未加注,以为这是一个人人都懂的常用字,就是指当今作卧具之用的“床”。如《唐诗鉴赏辞典》说“透过窗口的皎  相似文献   
3.
古诗文中,有些表示地理位置的词,很容易与现在的一些地名混淆。如《史记·项羽本纪》有句“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唐代诗人杜甫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可是《史  相似文献   
4.
画眉说古     
女子画眉,是我国传统的美容艺术,此风由来已久。《事物纪原》载;“秦始皇宫中悉红妆翠眉,此妇人画眉之始也。”《后汉书》记载:“桓帝元嘉中,京都妇女作愁眉啼妆。”自秦汉至今,两千多年来,我国上至宫廷,下至民间,画眉习尚一直在中、青年女子中间流行。有时,一旦出  相似文献   
5.
把字的组成部分分拆开来解释字的意义,这是很早就有的事。《左传》里的“止戈为武”、“皿虫为蛊”就是这种分拆,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随便乱说的。许慎《说文解字序》提到的“人持十为斗(什)”、“马头人为长”就是随便乱说的例子,向来为文字学者所嗤病。  相似文献   
6.
陈毅的《梅岭三章》有诗云:“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岳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其中的“须”字,也许因为是常用字的缘故,教材及人教社《教师教学用书》都没有注解。查洪宗礼先  相似文献   
7.
现在,体育界经常举行锦标赛。这“锦标”一词究竟怎么来的呢? “锦标”一词始于唐代,当时最大的体育比赛要数“竞渡”。这是一种古老的体育活动,起源于战国。传说这是江湘人民为了拯救屈原而发起的纪念活动。到了唐代,竞渡便成了一项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8.
名人读书     
毛泽东“不动笔墨不读书”毛泽东在学生时期作文就很出色,他的文章常被同学们传诵。据史料所载,毛泽东读书总是一边读、一边注、一边抄,然后写笔记、评论。这样,既读得有深度,又练了笔。一次,他读《伦理学原理》,对全书用墨笔逐字逐句地圈点,还打上单线、双线、三角叉子等符号。这本书十来万字,他写的批语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为了笼络下层和知识分子,寻找更多的为维护封建王朝既得利益而“不惜肝脑涂地”的“志士贤臣”,一方面,运用“以诗取士”的方法收买和拉拢一些贤能之士,很多人因为诗做得好而跻身于仕途,有的甚至仅由于写出了一两句好诗就捞得了一官半职,成了所谓的“一诗官”。另一方面,他们对那些不愿束缚在统治者的清规戒律之中的诗人,则又采取冷落、排斥,甚至罗织“莫须有”的罪名,残酷无情地打击他们,因此,常常有许多正直的诗人因诗而罹祸。  相似文献   
10.
歧义对联拾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中的歧义现象,会给人们带来交际上的不便甚至误会。但是,它也常被人们利用来满足交际中的某种特殊需要。修辞学上讲的“双关”,就是利用歧义现象的部分规律所构成的修辞手法。下面几则巧联妙对,即显示了歧义现象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