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少数民族文论学科以少数民族丰厚的文学实践为基础,具有特定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以及独特而完整的知识体系。它滥觞于八十年代初,已经历两个发展阶段。对资料的发掘和整理,是第一阶段的主旋律,而第二阶段总的特点则是向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拓展,由潜学科向显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2.
开拓者的形象与足迹--新疆兵团中短篇小说创作纵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了兵团中短篇小说的发展历程."文革"前的作品文献价值大于艺术价值.进入新时期以后,恢复了新文学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小说的描写领域呈现不断拓展的态势,力求塑造出丰满的、具有立体感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3.
1996年9月28、29日,“纪念鲁迅逝世6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新疆师范大学举行。会议由新疆鲁迅研究学会、新疆师范大学中文系、新疆文联、新疆大学、伊犁师院、新疆教育学院、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联合主办,新疆师范大学中文系承办,来自全疆文化、教育、出版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共三十余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4.
人们常常面对着那些风光绮丽的艺术奇峰,留连忘返,叹为观止,而创造那些艺术奇峰的大师们,却永远不会面对自己的杰作而沉醉。他们的特性就是不倦地跋涉和探索。茅盾不正是这样的艺术家吗?他老早就说过:“一个已经发表过若干作品的作家的困难问题也就是怎样使自己不至于粘滞在自己所铸成的既定的模型中;他的苦心不得不是继续地探求着更合乎时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特殊的人生阅历,使得其文学作品带有独特的异域风情。作品中充满了本土与外省的矛盾与对立。虽然这位孤独的知识分子行走于当时主流文学创作之外,但是他坚守着灵魂的归属地。从沈从文的身份以及外省与本土对立冲突的角度,再次解析沈从文及其作品。  相似文献   
6.
茅盾的现实主义艺术,有一个成熟、发展、演变的过程。本文就试图对茅盾短篇小说艺术的发展演变轨迹作一初步勾勒。我们深知,这一领域有如宽阔而流动的海洋,要对它作出全面的摄象,本文是难以胜任的,故谓之“管窥”。 整个说来,茅盾是位严谨的、具有社会学家和外科医生色彩的现实主义作家。从艺术渊源上看,他主要吸取了中西方传统现实主义的养份。传统现实主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对外部世界进行冷静客观的描绘,因而巴尔扎克才立志要做法国社会的书记。有趣的是,在茅盾小说创作生涯开始之初,他却多少忽视了对外部世界的直接写照。他的艺术的触角,几乎全  相似文献   
7.
在茅盾所跻身的世界小说大师的行列中,恐怕很难找出第二个人象他那样给世界留下了那么多的文学遗憾——许多长篇小说未能完篇或者未能完全实现其创作计划。它们犹如一座座雄伟而又未能完工的建筑。这早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然而,人们在扼腕之余,似乎很少深究其中的缘由。其实对这个并非重大问题的探索和沉思,倒很能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蓬勃发展的中国高校,如何正确处理规模与质量的关系;怎样解决教学经费和领导精力投入不足、师资紧缺与教风学风不善的问题;怎样深化与推进教学管理体制、课程结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怎样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这是中国高校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面临的主要挑战。对这些现实挑战的理性分析与时策思考。是章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认为,小说家要善于以独立的思想透视生活的本质,使作品具有引导人性向善的力量;要具有广泛而细腻地体察生活的敏锐和自觉;在体验生活的基础上,借助艺术想象,丰富、拓展对生活的实感经验;注重恰当地安排结构、驾驭语言人“限制”为优势;把独特而成熟的创作风格作为最高的艺术目标。  相似文献   
10.
彝族古代诗论发展历程扫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彝族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学,尤其是诗歌。“建国至今,彝族发掘出版的创世纪史诗、长篇抒情诗、叙事诗似乎是最多的,发表最早,作品分布的地区也很广。”(贾芝《序彝族诗文论》)文学理论是文学实践(创作)的对应物。一个民族文学的特性总是决定着一个民族文学理论的特性。彝族古代文学以诗歌著称,作为彝族诗歌创作和审美经验的理性概括与总结的诗论,也就相应地构成了彝族古代文论的主体。而且,彝族诗论以其独特的价值和贡献,在中国诗论体系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从现在发掘的资料来看,年代最早的彝族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