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1.
基层新闻工作者由于活动范围狭窄,视野不宽,很难遇到重大事件进行采访报道。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付出超常努力,就像煤矿工人一样,在生活深处开掘,才能挖出闪光的“乌金”。 1991年是第一个“质量品种效益年”,作为企业报记者,报道这方面的情况自然是一项重要任务。我们接连采访了一些煤矿和工厂,听到的都是这些单位有哪些打算,采取了哪些措施,只能写一些动态报道。我们继续采访,一天来到吴寨矿——一个年产十来万吨的统配小井,采访该矿党支部书记黄德礼。交谈中得知,该矿狠抓煤炭质量,从掘进、采煤、运输各个环节严格把关,煤运到地面后还派人专门拣矸石,因此煤炭质量很好,赢得用户青睐。事情本来可以结束了,但我们意扰未尽,接着问:  相似文献   
2.
新闻报道主要是靠事实说话,所报道、引用的事实必须完全真实、准确。然而,有一些新闻稿件内容尽管是真实、准确的,但从另一个方面衡量则是错误的。一般说,新闻稿件错误有两类:一类是直接错误,像稿件中的字、修辞、观点、议论、提法上的错误就属于这一类。另一类是隐性错误。这一类较之前一类错误比较隐蔽,不容易被人发现。也恰恰是这种隐性错误在新闻稿件中比较常见,又是编辑在审稿过程中最容易忽略、最难把握、最常出错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新闻媒体走向市场的过程中,经历了观念和行为方式上的艰难抉择。如今媒体已不再是探讨应不应该面向市场的问题,而是应该在激烈的竞争中如何不断创新竞争方法和经营策略的问题。在生存竞争的角逐中,企业报要想赢得市场,赢得更多的读,就必须改头换面,打扮得靓丽可人。这其中,报纸的策划工作至关重要,本就此谈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4.
基层新闻工作者生活在基层,活动范围狭窄,视野不宽,很难有重大事件可供采访报道。在这种情况下。基层新闻工作者必须付出超常努力,发挥自己紧贴生活、接近群众的优势.刻意寻找并尽可能用恰当的形式表现那些发生在身边的、具有重要意义的事物,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1991年是第一个“质量品种效益年”,作为企业报记者,报道这方面的情况自然是一项重要任务。我们接  相似文献   
5.
社会生活产生新闻,新闻隐藏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如何不让有价值的新闻与你失之交臂,你必须要有新闻发现力,也就是要有一双慧眼.就像和氏璧故事,只有独具慧眼,才能识璞为玉,从平凡的事情中发现不平凡.不少新闻界前辈则把这双慧眼归结为新闻敏感.同样一件事情,旁人不觉得这里面有什么新闻,你一看,就看出新闻来了.  相似文献   
6.
苗荷芳 《新闻三昧》2007,(10):25-26
在编辑工作中,经常会听到一些基层通讯员或刚刚从事新闻工作的记者这样问:老师,你说这件事可不可以写成稿件?你认为这件事有新闻价值吗?也就是说,他们不知道什么事件可以写成稿件,不知道新闻在哪里。对于一个熟悉新闻  相似文献   
7.
《平顶山矿工报》始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服务热线”栏目就是践行“三贴近”的一个很好例证。它充分发挥了媒体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增强了报纸服务的功能,是倾听群众呼声、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帮助群众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8.
苗荷芳 《新闻三昧》2008,(12):22-23
社会责任感是什么?就一张报纸而言,是最根本的生命力、社会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就一个记者而言,是最原始、最强劲、发自内心、源源不断的创作冲动。大记者与普通记者的最根本区别在哪里?是不是非得达到较高水平,才能写出有影响力的好报道?从根子上看不在基本素质、知识结构和写作技巧,而在于记者的思想与价值观的本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