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9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季民初,随着西学的传播,教育观念和内容发生了变革。仿效西人注重地理教育以开启民智、提高国民素质已成为时人的共识。此时,政府颁行新学制,对中小学地理教育的目的、内容、课时分配、教材教法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在新旧交替时期,中小学地理教育虽不至尽善尽美,但它加速了地理教育的近代化进程,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相似文献   
2.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进入21世纪以来,学术界对贵州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较为关注,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贵州古代、近现代的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及民族区域自治问题等几个方面对近十年贵州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研究作一略述,并指出研究的不足与缺憾,以期进一步推动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3.
建国初期黔东南地区的土地改革只是初步地解决了三农问题,农村和农民并没有一劳永逸地摆脱贫困,农业生产的发展依然困难重重。为了快速发展农村经济,黔东南地区开展了农业合作化运动。合作化运动在推进三农问题解决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4.
范连生 《兰台世界》2012,(25):23-24
黔东南是一个以苗族、侗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建国初期黔东南民族地区的清匪反霸是当时开展的"五大任务"之一,由于当时农村基层政权没有建立,新解放的黔东南农村地区还不具备立即开展土地改革的条件。党和人民政府根据黔东南地区的实际,在汉族地区实行清匪反霸减租退押,少数民族地区则在团结的原则下实行清匪和减租,执行只反匪首不反霸的政策。本文以黔东南民族地区为个案,探讨建国初期党和人民政府是如何在民族地区开展清匪反霸以扫除土地改革的政治障碍的。  相似文献   
5.
以效率、效益、效果(有助学生动手和理解实验)为基本点,以技术措施优化《测E》;《弯曲》两个实验课程的教(与)学条件。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为“肃官箴,做官邪”,国民政府大力提亭监察院的地位,采取措施强化其监察功能,对遏抑贪污、惩治腐败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清季民初,进化论的风行,使人们的历史观念发生了变革。新式的近代学校教育出现,仿效西人注重历史教育以拯救危亡、开启民智已成为时人的共识。此时,政府颁行新学制,对中小学历史教育的目的、内容、课时分配、教材教法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在新旧交替时期,中小学历史教育虽不至尽善尽美,但它加速了历史教育的近代化进程,促使了国人的觉醒和民族主义运动的高涨。  相似文献   
8.
清末民初,进化论的风行使人们的历史观念发生了变革。仿效西人注重历史教育以拯救危亡、开启民智已成为时人的共识。此时,政府颁行新学制,对中小学历史教育的相关内容和政策作出了界定。在新旧交替时期,中小学历史教育虽不至尽善尽美,但它促使了国人的觉醒和民族主义运动的高涨。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黔东南地区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禁烟禁毒运动,从源头上基本解决了旧中国历届政府所无法解决的烟毒泛滥问题。这一运动的胜利,荡涤了旧社会的污泥浊水,为黔东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10.
建国初期,改良农作物品种和防治病虫兽害是保证农业丰收丰产的最重要措施。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黔东南民族地区各地不断改良农作物品种,同时大力防治病虫兽害,提高了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促进了民族地区农业的增产丰收,对当时三农问题的初步解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