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12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作为爱好新闻写作的初学者,我很想看看引我走上新闻写作之路的南京化学纤维厂宣传部长凌大同志的作品剪贴集。“听说有好几大本呢!”我曾暗暗咋舌。一天,他如我所愿,带来了他精心装订过的剪贴本。“嗬!这么厚厚的5大本呀!”我的惊讶声脱口而出。匆匆打开剪贴本,只见包括新闻报道、照片、言论和诗歌、散文、小说等的作品,足有一千多篇。看到我惊愕的样子,凌大同志淡淡一笑,说:“不要大  相似文献   
2.
本文立足中职学生生源现状,从以学定教、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落实“能力本位”三个方面对中职电工专业课的教学进行了探析,使学习的内容更好地体现为学生就业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3.
“不起眼”的小事里也往往蕴藏着有价值的好新闻。就看你观察得细不细,挖掘得深不深了。我的学习写作过程证实了这个道理。开始,我也同一些初学的通讯员一样,巴不得能从天上掉下“大新  相似文献   
4.
不久前,南京化学纤维厂党委宣传部长凌大同志收到了一封北京来信。他很诧异:北京无亲无友,谁来的信呢?拆开一看,署名杨玉兰。觉得很是眼熟。噢,原来常在报刊上看到过她的文稿。《新闻知识》、《人民日报》(海外版)也都曾介绍过她写稿的情况。杨玉兰是看了《新闻知识》1989年第3期上,介绍凌大坚持业余写稿30年的《穿山透石不辞劳》一文后,“虚心、诚心”地拜师来了。也巧,凌大同志对已过不惑之年、且是两个孩子的妈妈的杨玉兰同志,克服种种困难,坚持业余写稿的精神早就感佩不已。“心有  相似文献   
5.
通讯员最大的愿望就是让自己的创作变成铅字;而“上稿难,见报难”又是通讯员,特别是初学写作的通讯员经常慨叹的苦经。怎样才能解决“上稿难、见报难”呢?拙作《愿风味小吃永驻南京》(见1986年12月6日《南京日报》一版<见闻谭>)的采写过程,或许能说明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如往常,1989年第7期《新闻知识》刚到,便巳迫不及待的打开了。不知是巧合,还是编辑的有意安排,《卷首论语》和《总编辑角色谈》之后的接连三篇(《两代情》、《金钱·商品与记者修养》、《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读来意味深长。《两代情》中商恺老人对年青一代的深切关怀,不真是新老两代新闻从业、爱好者深情厚意的写照吗?相信不少年青的新闻工作者、通讯员,前进路上都有过“热泪几次润湿了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