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掀起学习当代产业工人的优秀代表许振超的热潮,国内各重要媒体均对许振超人物典型给予挖掘报道,其报道量之大、覆盖范围之广,影响之深远,为近几年少见。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港口工人,许振超以自己自强不息的毅力,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工作作风,紧跟世界科技进步潮流、与时俱进的精神以及企业主人翁的境界,深深地打动了许多人,这是典型人物许振超引发媒体关注的原因。作为全国首次发现并第一个推出许振超,对这个典型人物进行系列报道的媒体——《青岛日报》,之所以早在2003年4月就对许振超进行了大量报道,也正是…  相似文献   
2.
毫无疑问,党报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它的权威性,在于它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乃至工作思路、工作部署、重大阶段性工作的独一无二的、第一时间的、完整全面的信息发布。我们各级党的组织,应当自觉地加强和维护党报的这种权威性。现代传媒学反复强调的“谁在说”、“说什么”,其实正是新闻“重大题材论”在当下社会生活中的发展和延伸。而党报,是最适合担当当今中国“谁在说”、“说什么”的媒介角色的。马克思、恩格斯在《〈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出版启事》中明确指出:“报纸最大的好处,就是它每日都能干预运动,能够成为运动的喉舌,…  相似文献   
3.
深度报道像一座山,横亘在每一张报纸面前。 任何一位有责任心、有事业感的报纸总编辑、部主任、编辑、记者,每天在这座大山下忙碌着,绞尽脑汁寻找着登山的路径。他们明白,让报纸“重”起来,“深度报道”是一条不可不走的路! 深度报道:报纸恒久的话题 上个世纪60年代,随着收音机、电视机在美国的大规模普及,  相似文献   
4.
2013年,在青岛报业发展历史上将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年,青岛报业市场实现了大整合。  相似文献   
5.
青岛作为全国39个重点旅游城市之一,旅游业成为拉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巨大力量,旅游消费占青岛GDP的近10%.  相似文献   
6.
青岛报业传媒集团目前拥有三报、两刊、三网站和一份手机报,转企改制虽仅半年多,集团各方面发展已初见成效。2011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来青岛考察,对青岛的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提出要求:按照改革、  相似文献   
7.
8.
大数据为个性化信息服务提供基础,移动媒体的用户,需要的不仅仅是新闻,移动终端的竞争,不仅仅在品质,也在对用户习惯的培养。移动时代,青岛报业传媒集团青岛新闻网确立了内容服务、生活工具、移动社交和地方电商作为疆域拓展的四个方向。2013年起,整个PC互联网都面临着流量下滑的危机。移动互联网是PC互联网的补充、延伸,还是颠覆?无论如何,大势之下不求应变必定没落。PC互联网巨头早已瞄准、进军地方移动市场,部署节点,捆绑用户。新浪、搜狐、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不仅是我们党在理论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也是实践上的一次伟大变革。面对已经来到眼前的市场经济的严峻挑战和考验,党报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何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俯仰自由、沉浮自主,办出一张既忠实地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又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的党报?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个党报工作人员面前的一份十分严肃的试卷。近几年来,许多中央领导同志一再告诫全党,见事要早,工作要实。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问题上,我认为我们新闻界说别人多,自己考虑少;宣传别人的改革经验多,谋划自身的改革少。也就是说,新闻界的改革,是全国  相似文献   
10.
蓄势待发迂回前进──谈如何办好“双休日”党报蔡晓滨自从国务院决定全国实行周五工作制后,全国各级各类报刊及文化娱乐部门.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面对着从未有过的机遇。当然,这种挑战和机遇对所有报纸来说,不是均衡和公平的。因此,抽走和抹煞报纸之间的差异和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