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0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英士是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他的革命活动,很多是在上海进行的。因而,解放前,上海就有不少关于陈英士的史迹。陈英士,又名其美,生于1878年,卒于1916年。为了纪念陈英士领导上海光复之功,国民党上海市政府决定建造陈英士纪念塔。于1935年5月18日,陈英士遇难日动工,到11月3日,辛亥革命上海光复日落成。当时上海市的中心区,是英法美等帝国主义租界,只有南市和闸北属中国政府管辖,上海市政府的机  相似文献   
2.
苏州河 ,原名吴淞江 ,古称松江、松陵江、笠泽江。古代松江 ,源出江苏苏州吴县以南的太湖口 ,是太湖流域最大的泄水道 ,也是上海地区最大的河流。唐代时 ,水面辽阔 ,出海口附近“唐时阔二十里 ,宋时阔九里。”宋元以后 ,太湖口逐渐淤没 ,吴淞江遂以瓜泾口为正源。元至元十五年 ( 1 2 78年 ) ,改松江为吴淞江。明代中叶 ,疏浚吴淞江 ,改道从今外白渡桥处入黄浦江。吴淞江流经苏州吴县、昆山 ,在青浦入上海市境 ,至嘉定、闵行、普陀、黄浦、虹口等区 ,全长 1 2 5公里 ,上海市境内 5 4公里。近代始称苏州河。数千年来 ,苏州河为上海人民 ,留下…  相似文献   
3.
上海开埠以后,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逐的成为我国最大的都市,经济、文化的中心。由于上海是一个华洋杂居,八方汇聚之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根据各自不同信仰,纷纷在上海设立寺庙堂观的宗教建筑,进行宗教活动。如天主教的徐家汇天主堂、基督教的圣三一教堂;还有相传在三国时代传入上海的佛教寺庙龙华寺,元代传入上海的伊斯兰教松江清真寺,以及我国土生土长的进教白云观等。各种宗教、各个教派,都在上海建立具有不同风格的建筑,今把上海地区的宗教建筑,寺庙堂观,择其要者,简介于下:龙华专。座落在徐汇区龙华路2853号。属怫教…  相似文献   
4.
上海城墙的唯一遗址大境关帝殿,又称大境关帝庙。座落在上海南市区大境路上,前面是一座朝南的,古朴庄重的石牌坊,它建于一百多年前的清朝道光年间,两侧石刻楹联:“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进入石牌坊,向前走十步,就到大境关帝殿了。关帝殿建筑在城墙的箭台上,南北各有一条石阶可以登临,向南的石阶登上的是大境关帝殿,向北的石阶登上的是大境玉泉道院,这样构成了完整的大境关帝殿建筑群。大境关帝殿的前面是熙春台,悬有匾额:“熙春台”、“旷观”。数百年前,登临熙春台,极目远眺,心旷神怡,城外是一望无垠的田野景色,给人以“旷观”  相似文献   
5.
近代,列强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侵略的同时,也把西方资本主义传入我国,上海得欧风美雨的西方文明的风气之先。英法美等西方列强,最早在上海建立租界,实行一套殖民制度。由于上海有一个“国中之国”的特定的租界,于是上海就成为一个华洋杂居,八方汇聚,人物荟萃之处,藏龙伏虎之地。各方面的代表人物,纷纷在上海活动,或居住于上海,或死后葬身于上海。因而上海的名人陵墓较多,并且列为文物保护单位,有全国级的陵墓,如宋庆龄、鲁迅。有上海市级的,如邹容、宋教仁等。有区县级的。而上海市烈士陵园,1989年又经国务院批准定为全国重点烈士建筑物保护单位。这些陵墓的主人、知名度较高,在中国近代史上、叱咤风云,载入史册,有的也影响世界,居于世界名人行列,载入世界史中。瞻仰名人陵墓,缅怀先辈业绩,继往开来,承绪传统,是进行爱国主义、共产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地方。现举其要者,  相似文献   
6.
上海是中国近现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人物荟萃之处,藏龙卧虎之地,有许多名人长期活动在上海,死后埋骨于申沪。因而上海的历史名人陵墓较多,有不少已列为文物保护单位。有全国级的,如鲁迅、宋庆龄、徐光启墓;有上海市级的,如黄道婆、陈子龙、邹容、宋教仁墓,有区县级的墓。上海市烈士陵园,1989年经国务院批  相似文献   
7.
沙飞,中国革命新闻摄影的先驱和奠基人,也是中国人民革命摄影艺术创作实践和摄影理论探索的引导者。他为革命摄影事业的创作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光辉历程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影像纪录,为革命摄影事业奋斗了一生。他用摄影作为武器,探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生活中各种不平等现象,深入到社会各阶层各角落,反映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在社会底层挣扎、呼号的情景,以及边区抗战军民的英勇斗争事迹。研究沙飞同志摄影理论和摄影作品,对促进新时代摄影事业发展,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鸦片战争后,上海列为五口通商的城市之一。1846年英国侵略者首先在上海建立了侵略中国的第一个租界——英租界。继之而起的是法租界和美租界。上海就成了帝国主义列强的“冒险家的乐园”。当时吴淞江上没有桥梁,其他河流也同样如此。人们的南来北往,西向东去,仅靠渡船,水网地带,舟楫灌溉之利极便。英法美三国租界初建时,地处农村,人烟稀少。到1853年,上海小刀会起义,城里富人逃入租界避难者日众。太平天国定鼎南京,进军江浙,各地绅商麇集上海租界。殖民者就以极低廉的地价,强占农民的土地,然后以极微薄的工资,雇用中国劳动人民,从事筑路建屋等工程。由于租界人口的激增,导致地价上涨,外国的地皮投机商如沙逊、哈同等就大发横财。随着人口的猛增,商业的繁荣;房屋的增建,通衢大道就陆续出现,形成短暂的畸形繁  相似文献   
9.
在中学的历史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一点上海乡土历史资料,提高中学历史教学质量,可得到较好的效果。我的体会是:结合上海乡土历史进行中国历史的教学,古代史部分较少,近代史和现代史部分较多。要有机的结合,不要牵强附会,生搬硬套。自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上海被列为五口通商之一。外国侵略者最早在上海建立“租界”,实行了一套完全独立于中国行政系统以外的殖民地制度,租界日益变成“国中之国”。中国近代和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很多发生在上海,如上海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小刀会起义,太平军三次进攻上海,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在上海设立的全国最大和最重要的军事工厂——江南制造局,外国资  相似文献   
10.
明清两代,上海地区经济发达,商业繁荣。“闽、广、辽、沈之货,鳞萃羽集,远及暹逻之舟,岁亦间至。地大物博,号称烦剧。诚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也”。故曾出现过一批卓有成就的人物。开埠之后,逐步发展成为我国经济、文化、科技中心,各方面的代表人物荟萃于此。今举其荦荦大者,简介于下: 徐光启故居徐光启(1526—1633),字子先,上海县徐家汇人。官至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他身居高位,却潜心科学,著有《农政全书》等传世之作,译有《几何原本》等。上海南市区乔家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