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袁丽媛 《新闻世界》2010,(11):194-195
"网络暴民"是近几年网络媒体中的一个重要现象,从虚拟空间的攻击谩骂延伸到现实中的暴力行动,与"网络暴民"相关的负面舆论激起了人们关于虚拟社会、个人隐私以及网络媒体的理论反思,"网络暴民"现象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包括匿名传播的媒介环境、经济利益的现实驱使、网络监管力度的不足以及虚拟人格和"群体极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3.
袁丽媛 《青年记者》2017,(11):67-68
2016年11月发布的《2015-2016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提到,发展如火如荼的移动网络视频直播成为关注热点,越来越多的手机网民成为移动视频直播用户.①2016年被称为网络视频元年,移动视频直播平台呈现出新的传播特征.下面,笔者对移动视频直播平台的传播特征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4.
袁丽媛 《今传媒》2014,(8):90-91
在新媒体时代,位于中国西北部的内蒙古地区网络媒介的发展存在着诸多瓶颈问题,研究地区网络媒介的传播影响力具有现实意义,提升内蒙古网络媒介传播力的应对策略主要包括:提高网络媒介自身的创新力是前提基础;发展生产力是提升网络新媒介影响力的根本;提升网站设计中的活力度是重要条件;加强网站的原创性和时效性是主要途径;充实高素质的新闻人才队伍力量是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5.
"2010,微博元年",在宜黄拆迁自焚事件中,新闻事件主角利用微博,把事实真相以最快的速度上传到网上,普通公众近乎零距离接近事实真相,了解到事件的来龙去脉,吸引了公众的"眼球",加速了事件解决的进度,最终促使宜黄拆迁自焚事件得到相对完美的解决,成为2010年普通公民利用“微博”维权的经典案例。  相似文献   
6.
袁丽媛 《传媒》2012,(9):46-47
正2012年3月28日,网友"的子"发微博称,"同事老公的同事的孩子,前几天爷爷奶奶带着出去玩的时候丢了,几天后孩子又出现在小区门口,兜里装了6000块钱,眼睛直愣愣的,一查,眼角膜被摘了"。在该微博发出后的两个小时之内,转发量就超过4000条,评论超过2000条。与此同时,人们震惊、恐慌和不安的情绪也在网络上传递和强化。后经北京警方调查核实,该微博内容为谣言。而这并不是一起孤立的网络谣言事件,在"失踪小孩眼角膜被摘"发生之前的近一年里,耸人听  相似文献   
7.
网络媒体发展已日趋成熟,以互联网、移动媒体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正在带来跨媒介、跨产业融合的全球传播新格局,然而,网络大国也有成长的烦恼,因为网络在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的同时,却伴随着暴力游戏风靡、信息垃圾泛滥、色情网站横行等诸多问题,与此同时,在互联网空间上也出现了一种独特的群体——"网络暴民"。  相似文献   
8.
网络媒介在为青少年提供有益服务的同时,也对青少年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表现出网络成瘾蔓延、社会适应能力降低以及网络伦理观念淡化等现象。而网络虚拟伦理观念淡化,就极有可能引发网络虚拟伦理失范现象,一旦这一现象蔓延开来将会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威胁。因此,探析我国青少年网络虚拟伦理失范的原因就愈显迫切与重要,从主客观两方面来探析中国青少年网络虚拟伦理失范的原因,以期提出相应策略并为青少年合理利用网络提供一个决策建议平台。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信息化热潮的推动,互联网正在重构一个新的社会"操作系统",从"+互联网"到"互联网+",互联网和各传统行业的融合趋势创造出一种新的媒介生态格局,而4G手机网络的快速普及,使得以个体形式生产、流通、共享、反馈的新闻传播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传统新闻生产方式发生变化。其中,微信作为当前炙手可热的平台型媒体,对舆论主体、舆情引导、受众参与、传播渠道、电子商务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我国主流媒体关于二十大的一系列报道,彰显出中国叙事体系建构在实践中的探索:叙事主题维度,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要素突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叙事视角维度,多重视角相结合,展现生动的中国形象并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出去”;叙事结构维度,全面总结和重点突出相结合,诠释并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