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治理理论是在回应传统公共行政的弊端基础上产生的,是一种协调、互补性的理论,主张多元主体的合作。治理理论的这种回应性决定了它是一个概念宽泛、模糊的理论范式,并且存在多维困境。但是困境的存在对于治理理论的作用却是双向的,它一方面造成了对治理认识的冲突和指导治理实践的障碍,另一方面却又成为治理理论不断发展与完善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智慧传播的多样化从根本上改变了媒体、企业与受众三者之间的关系。在话语权下放的社交媒体时代,网民的表达渠道和方式得到进一步拓展,话语权重提高。而对于不断发生的企业危机事件,其热敏属性所引发的网络舆情讨论也在不断激发事件热度,后真相时代所带来的意见情绪化传播也给企业危机公关和舆情管理形成了挑战。海天“双标门”事件的失败危机公关造成了股价的断崖式下跌,反映出企业在公关和舆情管理上的诸多弊病。本文以海天“双标门”事件为研究案例,着眼于企业危机事件网络舆情传播机制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从多学科视角分析该事件舆情表征及提出应对之策,探索企业危机舆情管理的传播实践规则。  相似文献   
3.
基层民主制度是我国四大基本政治制度之一,其中村民自治是村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组织形式,是农村基层民主制度的主要实现形式。根据村民在自治组织中对村级事务的参与,文章以参与民主的新视角探讨村民自治的组织化对于村民政治能力提高的作用和村民基层民主的具体实现形式,对于完善农村基层民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政治认同”学科核心素养是道德与法治课程育人价值的表现之一。政治认同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备的思想前提。政治认同的学科核心素养表现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正确价值取向,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家国情怀,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2023年北京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坚持素养导向,充分落实了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本文重点阐释“政治认同”核心素养在试题中的体现与落实。  相似文献   
5.
道德与法治试题情境具有非常重要的试题呈现作用。情境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复杂性和适切性的特点。情境的创设可以依托学生生活,可以对教材进行加工重组,可以挖掘学生的家乡建设,也可以选取时事政治和社会热点。情境具有埋下伏笔,启发学生调动知识的功能;具有价值导向,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功能;具有形式多样,使试题更加生动活泼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正>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强调优化教学方式,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那么,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落实“双减”精神,做到减负担、提质量?这需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丰富教学内容为灵魂、创新教学方法为手段,积极探索,力求在教学中做到精心、用心、创新,助力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相似文献   
7.
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这一任务渗透于学科教、学、评的各个阶段。从考试评价角度看,道德与法治试题的落脚点在于中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应引导学生尝试从不同维度找到试题切入点,回应命题对中学生成长的关切。  相似文献   
8.
意义类试题是道德与法治考试常见类型,具有开放性、主体性、多线性、现实性、变式性特征。意义类试题的突破路径,可以用尽材料,思路跟着材料走,也可以找好主体,思路跟着主体走。为了更好地解答这类试题,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材料意识、主体意识及学科术语意识。  相似文献   
9.
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思想和理论对中学教师教育教学颇具启发。中国共产党强调以人民为中心,中学教师可以更好落实“以学生为中心”;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过程人民民主,教师可以在班级管理和建设中贯彻民主思想;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问题导向,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也应该坚持问题导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