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莎士比亚深受基督教影响,作为基督教重要母题之一——罪在其作品中有充分的体现。本文试从莎剧的四个类型出发,探讨罪在莎剧中的表现:它或者成为莎剧的重要题材,构成莎剧内在的情节结构,成为剧情发展的关键环节;或者作为莎剧戏剧效果实现的重要手段,大大增强了莎剧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2.
姚金成是河南当代剧作家,其剧作刻画了各具特色的人物,其中底层人物的特点尤为鲜明。剧作者运用大量语言来刻画底层人物的生存状态,揭露当前存在的社会问题,对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这些底层人物的分析,我们可以体会到剧作家关爱底层、关注民生的忧民之思。  相似文献   
3.
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建设的核心是应对"危机论",但中国比较文学应对的"危机论"是一种"伪危机论",没有实在的价值和意义,它是脱离中国实际的舶来品.由于中国比较文学缺乏厚实的理论基础,当前中国比较文学的首要任务应该是悬置"危机",回归本土文学.  相似文献   
4.
莎士比亚与基督教的关系近年来成为莎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重点考察了莎剧与圣经版本的关系以及莎剧中丰富宗教内容的来源。不仅表明莎士比亚深受基督教经典圣经的影响,更力图说明他主要受哪些圣经版本的影响;同时还深入到莎士比亚时代的宗教礼仪,考察莎士比亚在日常生活中接受圣经影响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丙崽:中国式的“圣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崽与俄国文化中的圣愚有许多相似之处,是一个中国式的"圣愚".但与圣愚相比,丙崽代表着中国文化的劣根性.以韩少功为代表的中国作家在国民性问题上过于悲观,体现的是一种深层次上的民族不认同感.  相似文献   
6.
丙崽与俄国文化中的圣愚有许多相似之处,是一个中国式的“圣愚”。但与圣愚相比,丙崽代表着中国文化的劣根性。以韩少功为代表的中国作家在国民性问题上过于悲观,体现的是一种深层次上的民族不认同感。  相似文献   
7.
近代以来整个世界处于急剧转型的历史时期,现代与传统、西方与东方进行了激烈的碰撞。在碰撞中俄国的斯拉夫派与西方派对传统与西方进行了充分的反思与消化,在平衡俄国传统与现代之间做出了突出贡献。以此为参照,中国近代以来,"五四"激进派与复古派之间的斗争却因为历史背景、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和立场的差异,导致了中国民族传统的极大摧残以及当下文化传统的缺位。  相似文献   
8.
2006年,《人民网》刊发了"对中国文化感兴趣《论语》成为蒙古畅销书"的消息,《新浪网》《人民日报》《环球时报》等媒体也对此进行了报道.报道称,2005年度蒙古十大畅销书排行榜中,蒙文版《论语》位列其中,译者其米德策耶也因此获得了蒙古国翻译作品最高奖——"金羽毛"文学奖.该书在蒙古热销,先后再版4次,每次都迅速销售一空.相关报道还指出,蒙古读者愿意看《论语》,"很多蒙古人说中国的传统著作是巨大的财富,他们渴望从中汲取营养."  相似文献   
9.
《只在昨日》是196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阿格农的代表性长篇小说之一。作者通过伊萨克这一形象,描写了其-9东欧加利西亚、雅法、耶路撒冷三个关键地点的情感纠葛,表现出阿格农对流散地和以色列地的困惑。对犹太人而言,何处是家园,至关重要。但在阿格农的《只在昨日》中,家园近在手边,回归之路却遥遥无期。通过伊萨克,阿格农表达了对流散与回归的深层思索。这种思索就本质而言是悲观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