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2.
许红玲 《广西教育》2013,(18):18-19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是一种双赢的教学模式。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运用着多媒体计算机、校园网和因特网等教学媒体,当它们与中学数学的课程加以整合(即与数学学科的教学进程密切结合)时,就为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了理想的教学环境。然而在整合过程中,如何设计协作型、研究型、综合型的学习活动,以便让学生综合应用数学学科领域的知识,使学习向自主化、个性化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意在追寻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新鲜话题”,有一定难度,因为创新性的研究并不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有几篇深化研究的文章,尚有话可说,又确实重要,故列为第一个话题。“被记忆权”的文章是我国学界(不是本学科)今年这方面唯一的论文,先声夺人,故列为第二个话题。后面的话题,与以往的研究比对,有某方面的新意。这些话题各有自身“新”的理由,但作为本学科的新鲜话题,话题间的相关性较弱,明显缺少学科的总体规划。笔者建议本学科的学术机构把精力回归到学科规划上,并切实领导起来,少开一些形式主义的规模化学术研讨会。笔者声明,文中大多数引证不是原文,而是大大压缩了的,因为原文用大幅不同的词句表述,重复的是同一个意思。  相似文献   
4.
陈力丹  许红玲 《新闻界》2024,(1):4-14+58
本文以《火星报》原报版面为依据,梳理第一家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机关报旧《火星报》(1900—1903)所开创的具有俄国特色的党报理论和实践。论证了由列宁开创的党报思想的三个维度,即两个要点和一个落脚点。两个要点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党内思想的自由交流;一个落脚点是:坚持依靠全党办好党的报刊。这构成了列宁党报思想的三维立体内容空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列宁在不同时期的党报活动中不断加入更多的具体内容,从而使得他的党报思想得以丰富起来。文中的案例大部分是以往中国本学科研究没有提及的,因此本文认为,研究列宁党报思想基本构架的形成和延展,对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出版启事》表达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继续举起《新莱茵报》旗帜的革命意志,精炼地总结了世界上第一家无产阶级日报《新莱茵报》的经验:它的革命立场、它与人民每天的积极互动、超常的新闻时效和成功的传播效果。同时,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期刊《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的主要内容。目前该著的中译文存在较多问题,关键的论证翻译不够准确,影响中文读者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的进一步理解。作者认为,翻译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论著,直译是原则,要做到恩格斯所说:设法更接近原文,尽量更准确地表达原文。为深刻理解和领悟革命导师的新闻思想,最好直接阅读他们的原著文本。  相似文献   
6.
数学教学倡导有意义学习,即立足理解知识的学习,而完整的学习过程包括理解知识、保持知识和运用知识三个环节.在高中不等式学习中,学生出现解题错误便是在完整的学习过程中出现了漏洞.把学生作业、练习、试卷中出现的不等式典型的错解、错误作为教学的素材,通过对学生错解、错误的辨析,就可有效地帮助学生弄清出错的根本原因,从而深刻理解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本质属性,循序渐进地学习.  相似文献   
7.
1917年十月革命前后,列宁在与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党既合作又斗争、同时反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斗争中,萌发“国家垄断广告”、阻断资产阶级报刊财路的设想。1918-1920年,列宁实施“战时共产主义”,取消商品交换和实际上取消货币,商品广告在苏俄消失。1921年春以后,列宁承认犯了重大错误,取消“战时共产主义”,实施“新经济政策”。1921年,他承认“国家垄断广告”的设想是天真的、错误的。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市场经济,一定程度恢复了商品生产和自由交换,苏俄的广告业获得了短暂的快速发展。这一时期,列宁对国家的整体经济建设进行了深入思考,有一系列的创造性政策实践。1922年,他不惜违反党代表大会的议程规则,对已经通过的禁止党中央机关报《真理报》刊登广告的决议提出批评,并促使党代表大会取消了这一禁令。列宁关于广告认识的转变,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发展史上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话题。  相似文献   
8.
由于时空语境、民族文化、思维、语言跨语际传播等方面的差异,列宁新闻思想在中国的译介和传播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内容不够准确和错译等问题。笔者在参加教育部“马工程”重大项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及各学科重要论述摘编”新闻学分论的工作中,发现列宁论著中译文的若干问题,并从三方面予以论述,提出四方面的改进意见。笔者认为,编译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著是一项严肃的工作,编译者需要多学科、多角度地提升综合知识储备。而对研究者而言,准确的中译文是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关键前提。提高译者在这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可以提供更为准确的中译文,帮助研究者正确把握革命导师的思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