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8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1991年11月4日,广播学院文编系和本刊编辑部联合召开了广播电视文艺研究方法论研讨会,会上,来自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围绕广播电视文艺研究方法发表了很好的意见,现将他们的发言要点综述如下。这次研讨会是由胡源同志提议召开的,现在胡源同志不幸逝世,我们也以此谨志。  相似文献   
2.
栏目化背景下纪录片关注视点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栏目化背景下纪录片视点流变这个角度,试图分析栏目化背景下纪录片生存的状态以及在这种背景下纪录片所做的一些调整,以梳理出一些纪录片在最近十多年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3.
许行明 《视听界》2006,(3):74-75
法制类节目目前在各个电视台的节目中已经成为主流,从过去单一的栏目到现在的频道,法制节目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与其他节目类型相比,法制类节目在一个相对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这种转换,是目前电视节目中成长比较快的一个节目类型。是什么原因使得法制类节目有如此快的成长速度呢?我认为这个原因就是法制类节目本身的叙事载体——案例与电视叙事元素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一、鲜活的故事法制节目或栏目中的叙事载体——案例,对电视栏目来说是相对具有故事感的,因为在一个案例里,其先天就具备了叙事所需有的基本元素,对于电…  相似文献   
4.
舍弃·个性化·如何说话──电视信息传播艺术三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电视业竞争的越来越激烈,观众对电视媒体的选择方式也在发生着一些细微的变化。其中“舍弃”是一种无论对观众还是对媒体都适用的手段。媒体的发展已经使得电视现众由过去仅仅只对内容的关注发展到了对说话方式的关注,说话方式的个性化成为电视媒体个性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历史能否重现?在影像里如何表现历史?这些问题经常会在电视节目创作中被提及.由于历史文本在转换为影像本文时要受影像记录自身特点的限制,使得影像文本在表现历史时必须面临历史事实与摄像机记录特点的矛盾.本文在分析这些矛盾的基础上.对影像文本记录历史文本时的不同方式进行了适当的梳理,从"还原真实"、"接近真实"、"创造真实"等几个层面概括了影像文本与历史文本之间的关系,并分别就这几个层面比较典型的创作手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中西电视观之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电视观念的差异是存在的。对它们进行比较,有利于电视工作者取长朴短,改进工作。本文从5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分寸感的把握;对“发现”与“表达愿望”的重视程度;声音的作用;受众在电视工作者心目中的地位;对待“硬件”和“软件”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很久没找到兴奋点的电视综艺界,今年由于相亲节目的异军突起,似乎又重回当年超女时期的热闹。除了湖南卫视和江苏卫视正在为难分高下的江湖地位而暗中较劲之外,越来越多竞争者也加入到争吃蛋糕的行列,上海东方卫视、浙江卫视、安徽卫视……冷静的分析者会从社会心理和观众猎奇的角度解释"相亲热",但随着场内场外不断爆出争议性话题,舆论对相亲节目的审视越发附带疑惑。因为"艳照门",因为拜金女盛行,因为"富二代狂言",因为婚托,因为造假……激烈的批判者,给相亲冠以"炫丑"和"逐臭"的标签;温和的评论家,也抛出一顶沉甸甸的"文化危机"帽子。一时间,相亲之"火",引来相亲之"惑",甚至几乎惹出相亲之"祸"。相亲节目何以会火?负面舆论因何而来?是否已成强弩之末?学界业界人士,从不同的角度作出不同的见解。我们希望读者从中获得不同的认知以达到兼听则明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机遇与挑战──访上海石化有线电视台台长任泰章许行明许:任台长.您担任“中国有线电视台协会”会长和上海石化有线电视台台长这么多年,亲眼目睹了中国企业有线电视台近十年来如雨后春笋般发展的过程,您认为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或者说社会为他们提供了什么发展依...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