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赵砾青 《今传媒》2013,(4):73-75
虽然西方品牌仍然掌控着包括大部分亚洲市场在内的全球市场,但近年来,亚洲品牌的进步是不容置疑的.这些品牌不仅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保护自己的市场,减少AFTA(亚洲自由贸易区)和WTO(国际贸易组织)的立法限制影响,同时,也在走向国际市场,向竞争对手发起攻击.本文选取五个在各自领域里小有成绩的亚洲品牌进行广告方面的个案研究,以期为我国企业的品牌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赵砾青 《东南传播》2012,(8):128-130
由詹姆斯·梅隆执导的电影《泰坦尼克号》一直被称为是一部经典的作品。人们对这部电影的评价也一直是众说纷纭。电影中,紧张的情节与人物冲突一直贯穿了整部影片。在本文中,笔者将试图用符号学的相关理论及定性研究方法对电影中的这些情节与人物冲突进行解析,并试图给出一个定性结论。  相似文献   
3.
赵砾青 《东南传播》2013,(3):118-120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传媒改革的步伐。不论是web1.0时代的网络、手机、移动阅读器,还是web2.0时代的博客、微博、SNS社区等等,新媒体不断改变着传统媒介的微观形态,重塑着受众的个体意识,驱动着媒介生态的转变与转型。报纸编辑作为传统媒介———报纸生产中最重要的部分必然会受到新媒介的冲击与影响。那么,新媒体技术对报纸编辑产生了什么机遇与挑战呢?它是如何消解与重新建构报纸编辑的呢?本文将从文稿编辑、图片编辑、版面编辑三个微观维度来一一给出答案。  相似文献   
4.
赵砾青 《青年记者》2022,(22):56-58
“网络红人”是近二十年中国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个重要文化现象。本研究将“网络红人”归置于互联网的历史记忆中,并将其划分为两个时期:雏形期(2000-2013年)和成熟期(2014年至今),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挑选有实质指向性意义的、附属信息量大的访谈对象进行深度访谈,希冀管窥“网络红人”在中国二十多年间的迭代历史及其背后所呈现出的职业性质流变、社会影响力变迁和大众审美形态流变,探究“网络红人”在嬗变与更替之后身份认同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