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邓丽兰 《历史档案》2007,2(3):120-127
近代中国走向宪政道路是西力东侵、西学东渐的结果,政治精英与知识精英在其间扮演着重要角色。南京政府的制宪,是“九一八事变”后以知识界为主力的宪政运动推动的结果,以法政学者为主体的知识界踊跃参与各稿宪草的讨论①。  相似文献   
2.
一批受西学知识洗礼的满族留日学生,超然于现政府与革命党之上,以救亡图存自任。他们主张以国民主义取代狭隘民族主义,满汉平等、满汉蒙回藏合成一中华民族。他们将外患问题、种族问题皆归结为政治制度问题,呼吁以立宪来建立责任政府。建立责任政府的第一步则是民选的国会。他们也信奉社会进化论,重视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其政治理念具有鲜明的现代性。辛亥革命时期,《大同报》诸人对专制主义的批判,对政治现代性的诉求,无疑是具有革命性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胡适对孔子的态度是十分复杂的,他曾疑孔、非孔,反对现实政治中利用孔子搞复古主义、专制主义;而在学术层面则用平等的眼光研究孔子,作"魔鬼的辩护士";当胡适寻求传统文化资源支持其自由主义言说时,孔子又摇身化为自由主义的先驱。孔子还是那个孔子,变的是时代与问题,是胡适的视界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过程中,阶级与阶级斗争观念一定意义上重塑了近现代中国的历史,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皈依了阶级斗争理论。但中国社会阶级构成与西方相比的特殊性,阶级斗争是社会进化的原因还是社会进化时的病态,阶级斗争推动了人类进步还是破坏了人类文明,无产阶级专政是真民主还是民主的倒退,不同政治派别有着不同的理解并有着激烈的论争,由此产生的影响兼及于政治运动实践与学术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5.
在教育部高教司和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支持下,由南开大学历史系发起和组织,在全国“历史学人才培养与科研基地”开展了本科生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活动。全国18所高校寄来学术论文194篇。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东北师大、华东师大、湖南师大等校的历史系对此十分重视,进行了精心的组织,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李文海、北京大学副校长何芳川教授亲自过问了本校的论文评选工作。一些非基地院校的历史系学生对本次活动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有的还寄来了论文。应征论文的院校分布情况为:北京大学14篇、人民大学7篇、北师大11篇、南开大…  相似文献   
6.
清末中国思想界初步接触西方的"政府万能"新说。民国肇始,梁启超、宋教仁等皆主张英、法政党内阁式的"强有力政府"。中国移植西式议会政治失败,孙中山晚年提出了超越英美模式的"万能政府"主张。国民党人执政后,部分国民党人提出"党国一元主义"的强力政治论,"独立评论派"的陈之迈、张佛泉,"再生派"的张君劢等,主张取法英美"危机政府"建设"强有力政府"。民族主义是推动"强有力政府"诉求的重要动力,但对于"强力"的追求是否颠覆宪政框架,成为现代民主主义与极权主义的分水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