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各国文化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教育部于去年二月发出《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为提高大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要求各高等学校采取切实措施,争取早日开出本课程。全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为此在师资培训、教材准备等各方面作出具体安排;各高等学校纷纷响应。一年来开课的实践表明:这是一项战略性的决策,对于高等学校开展教学改革,进一步完善学生智能结构;促  相似文献   
2.
林庚白是南社中反同光体的健将,其言辞之犀利不下于厌恶遗老的柳亚子.然林庚白曾为同光体领袖陈衍的学生,学诗从同光体入手,本为闽派后起之秀.  相似文献   
3.
邱睿 《华夏文化》2009,(2):51-53
他曾在洪宪帝制时期侧身王储,被寄予过成为皇位继承人的希望;他曾写下“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被目为反帝制的政治诗盛传南北;他曾浪迹青楼,殁后有上千妓女头缠白绳为之送葬;他曾名列青帮“大”字辈,开坛收徒,效法信陵君养客三千;他曾挥金如土,收藏货币字画价值连城,  相似文献   
4.
杜甫的夜题材诗以其"史"的特征,保留了诗人丰富的生活和情感材料,在诗歌史上别具一格.这一题材影响到杜甫的创作心态,推动杜诗"沉郁"老境的形成;还影响杜甫创作了很多"以声摹物"的优秀诗篇;诗人描写夜间环境,有意识地创造诗歌中的特殊氛围.诗歌中生活化细节化的倾向对中晚唐乃至宋代诗人产生影响;夜题材诗歌中透露的伤感情绪体现了唐诗从盛唐到中晚唐的某种过渡性的情绪特征.杜甫的夜题材诗歌,展示了唐代一个普通"士人"心灵史的案例,在某一方面是具有代表性的.  相似文献   
5.
在杜甫诗歌中,有典故人物与诗歌实指人物姓氏相切的用典方式,即“切姓用典”。这种修辞手段能取得意外的修辞效果,丰富了杜诗的修辞艺术。但由于创作中取材的局限,使得“切姓用典”可能因“断章取义”而失之精切。而不精切和与之相关的“过誉”现象,正是杜诗“社交诗”性质所决定的,是以公认的社交文化为背景的。杜甫“切姓用典”有自己的特色,特别在与李白诗歌的对比观照下,杜甫的“崇汉”心理和重视艺术技巧的创作态度再次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6.
图书馆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上层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一个宝藏,收藏着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供人们采掘利用;它是一把钥匙,可以打开知识世界的大门,让人们去探索其中奥秘;它是一位向导,指引着求知者选择方便途径,攀登科学高峰;它是一座桥梁,横跨历史长河,让人类文明的列车畅通无阻,通向光辉的  相似文献   
7.
《穆天子传》自东晋出土以来,其书成于何时何地何人之手,至今未甚解。然就其塑造的穆天子形象,其创作手法实现了从历史散文到纪传体散文写人物的过渡,补足我国文学发展史之断缺。且这一形象隐含了创作人的政治寄托,一种对理想君王形象的全新认识,一种人文思潮下的人性化视角。  相似文献   
8.
文峰塔之悟     
一、塔的前世今生塔是一种常见于世界各地的建筑,其风格亦随时间流逝不断演变。从最初供奉或收藏佛教圣物、僧人遗体等的佛塔,到后来为欧美艺术表现形式所涵盖,14世纪以后,塔逐渐世俗化。前人的诗句中不乏其赞美之词,无论是李白的“宝塔凌苍苍,登攀览四荒,顶高元气合,标出海云长”,还是杜甫的“高标跨苍天,烈风无时休”。塔在人们心中总是象征着更为崇高的情感与追求。  相似文献   
9.
10.
张老师手里拿着一把太阳伞。伞尖朝上,伞把朝下,那伞多么像拼音字母“t”。老师把伞尖朝下,伞把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