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信息传播   3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邵薇 《现代传播》2002,(2):79-81
奥丽亚娜·法拉奇 ,2 0世纪国际新闻界的风云人物。与她令人艳羡的新闻成就同样耀眼的 ,是她鲜明、尖锐的个性。她迷恋文学 ,信仰极端个人主义 ,既反对一切专制和集权 ,又不拒斥权力 (成功 )带给她的向人们传达她信念的便利。她的新闻 ,是贴有“法拉奇”标签的“个性新闻”。法拉奇的“个性新闻” ,是对传统的“客观主义”新闻观念的反动和叛逆。创新 ,有价值 ,但同时也有争议。探讨法拉奇“个性新闻”的得失 ,从中可以得到良多启发。新闻界借去的作家法拉奇语 :“要想理解我的情况 ,就必须想一想像吉卜林、杰克·伦敦和海明威这样的人。他…  相似文献   
2.
从本质上说.媒介只有满足受众的某种需要,才能获得存在的价值。因而,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在新闻学界还是业界,媒体须服务受众,都已成为共识。媒体服务的内容与方式十分丰富,而为受众排忧解难,是党报联系群众、服务人民的重要传统和鲜明特点。它关照受众,惠及受众,是媒体为受众提供的一种具有人本意义的服务。  相似文献   
3.
4.
邵薇 《军事记者》2011,(3):8-10
在新闻战线活跃着人数众多的女新闻工作者,她们以敏锐的视角、细腻的感触、坚韧的毅力、独特的表述,记录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她们以女性特有的善良、仁厚与执著,为困难群体奔走呼号、排忧解难;她们以聪慧勤劳,荡起事业与家庭的双桨,使人生风生水起、活色生香;她们训练有素,爱岗敬业,懂得生活,其中的佼佼者是中国新闻从业人员的骄傲!在本期"专题"栏目里,请您聆听她们的心声……  相似文献   
5.
刘白羽小传: 刘白羽,1916年9月28日生于北京。1935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散文、诗。抗日战争爆发到延安遍访华北各抗日游击区,写了《同志》、《记左权将军》等报告文学。1937年到太行山,1940年回到延安,编辑《文艺突击》。1944年到重庆,编辑《新华日报》副刊。日本军国主义投降后,作为《新华日报》记者,深入东北,写了自“九一八“以来第一本报道东北的专著《环行东北》。1946年冬,由新华社总社派至东北担任军事记者、参加了解放东北的历次战斗。后随军从松花江转战至长江以南,报道我军解放北平、武汉以及新中国诞生的情况;同时参加了政治协商会议。1950年因编创中国、苏联合拍的记录电影《中国人民的胜利》,获得斯大林文艺奖金。这以后出版过报告文学集《早晨的太阳》、《万炮震金门》,小说集《晨光集》,散文集《红玛瑙集)等;同时,发表了散文名篇《日出》、《长江三日》等。1978年出版《刘白羽散文选》。1985年出版了《大海》。1997年出版了最后一部小说《风风雨雨太平洋》。 曾担任: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国务院文化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中国笔会中心副会长。 去采访刘白羽老人的那天,正值清明,空气...  相似文献   
6.
路很长,我看不到尽头。于是我一直前进。前进成了我生活的全部。我在前进时,没有想到我的背后很有可能是一轮美丽的圆月。然而,我的童年彻底地与月亮无关,  相似文献   
7.
邵薇  张梦 《军事记者》2012,(6):54-54
在第21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获奖名单里,《中纪委文件刚下发景德镇市邮政局仍顶风违纪》这个标题有些“扎眼”:直白的批评式语态,明白无误地标示着报道的舆论监督属性。这篇发表于2010年7月7日《江西日报》的通讯,是一等奖作品中为数稀少的“非正面报道”。  相似文献   
8.
特写的抢拍     
邵薇 《军事记者》2012,(12):I0002-I0002
又是告别的季节,谁的眼泪在飞? 当这张照片第一次映入眼帘时,我的目光被蓦地吸住,静默注视几秒,感觉这名老兵的眼泪仿佛要从画面中渗出来,渗进心里……细细体味,画面的冲击与情感的张力从何而来?来自捕捉,来自构图,来自细节。  相似文献   
9.
邵薇 《军事记者》2005,(5):i002-i002
深蓝苍穹下,一道金色的光迎面而来。沿着光,是一路迷彩的绿。远近的灯光、灯下的路面,以及燃烧着的火堆,也都是不同亮暗的金色。整幅画面,是蓝色衬景下金色与绿色的叠映和交织。拍摄者选择了B门和多重曝光,并辅以闪光灯。于是,在黑暗的天色下,装甲车的灯光显得刺亮,带给画面通明的激越底色。  相似文献   
10.
邵薇 《军事记者》2004,(4):35-36
后悔在约见柴静前没有看到她的字,那样在倾听她的谈话、注视她的眼睛时,会多一点理解。因为字里那个更敏感、更精致的她,是《新闻调查》镜头里隐约可以看见,却始终节制着、不露声色的另一个柴静。两个她,若即若离,又彼此成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