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汉民族成为世界第一大民族的因素颇多,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巩固的地域和稳定的经济生活: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悠久发达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2.
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是高校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和谐校园建设的全过程,为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1997年东亚出现的金融危机的有关国家的经济背景、危机爆发原因作了系统分析与探究。认为要吸取教训,就要切实调整经济结构,注意引导资金流向;优化外资结构,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既要防范金融风险,又要灵活运用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4.
素质教育下高校经济类专业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从我国高校经济类专业教学这一角度进行考察,探讨该专业教学如何适应、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做到素质教育与教学过程的融合。  相似文献   
5.
地方高师院校服务新农村基础教育师资建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这一点抓住了制约当前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最薄弱的环节,提高农村教师素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农村教师是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力量.建设好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直接关系到农村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地方高师院校的积极参与与配合。地方高师院校应当认清形势,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为农村教育服务的思想,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为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一、诵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是对作品的文字、语言敏锐而丰富的直接感知,是对语言文字表达的一种正确的理解。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诵读。这就是说,在培养学生语感的过程中,应以“读”为中心,精心指导学生反复地认真诵读,把书面语言转换成明朗清晰而又充满感情的有声语言,通过有声语言再现作品的艺术形象,从而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一步一步向语感的高层次推进。如讲授柯岩的(周总理,您在哪里》一诗时,学生听朗读录音,往往对诗中的一声声呼喊感到好笑,不能深刻领会…  相似文献   
7.
一.中国火炬信息网络工程内容 以全国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依托,以数据服务与声讯业务相结合为手段,利用现代化公用电信网的网络资源和社会数据库群的信息资源,附加先进ET—MHP综合信息处理平台设备,实现电话网、数据网和计算机网上业务的融合,向广大用户提供丰富多彩的增值服务,是中国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社会主义产权制度的合理内核既不是马克思所说的“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也不是产权私有,而是产权“个人所有”。产权“个人所有”的内涵是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上,将社会公共财产终极所有权通过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的形式量化到个人的产权制度。阐述了把“个人所有”视为社会主义产权制度的合理内核的理由。揭示和分析了“个人所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健康的民族心理素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之一,民族区域自治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族心理素质建构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民族区域自治从法律上肯定了少数民族的生存发展空间、促进了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协调发展、政治优化、文化素质的提高、平等意识与诚信机制的构建,这对和谐社会民族心理素质建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章阐述了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内涵,以及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性和有效途径,并以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为指导,结合高等院校发展的实际,对高等院校构建和谐校园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