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戏曲广播曾是广大听众十分喜爱的艺广播形式。近些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戏曲广播日显不景气,主要标志在于收听率下降、戏曲节目听众萎缩,尤其是青少年听众对戏曲少有兴趣。这种趋势的日益加剧,给戏曲广播改革提出了一个重要课题:争取新一代听众,特别是城市青少年听众,是戏曲广播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媒体要发挥自身优势,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承担应有的责任、发挥独特的作用。一是形成社会共识的责任。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在社会生活呈现多样化的形势下提出来的。多样的社会要和谐,很重要的一点就是  相似文献   
3.
郑士炎 《新闻实践》2012,(11):21-22
2012年7月至9月,宁波人民广播电台宁波之声联合宁波广播协作联盟精心策划推出了“走转改”大型广播新闻行动——“宁波革命老区行”。组织50多位广播记者深入宁波革命老区,用脚去丈量老区的红色土地,用心去倾听老区人民的心声,用现场去呈现老区的最新变迁,采写了一批鲜活报道,创下了宁波广播史上单一新闻行动参与采访人数最多、下基层持续时间最长、探访偏远乡村最多的纪录。报道连续集中播出后,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宁波市委宣传部专项阅评指出,宁波之声精心策划推出的“宁波革命老区行”活动,涌现出了一批生动鲜活、感人至深的精品佳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只有真正沉下身、用心灵感受百姓生活,感知群众冷暖,把镜头、话筒和笔触对准普通群众。才能在中央和省、市的重大决策部署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朴实语言中找到契合点和共鸣点,使新闻媒体真正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  相似文献   
4.
评论是新闻媒体的灵魂和旗帜。宁波人民广播电台充分认识到思想评论在提高舆论引导水平中的独特作用,在2008年、2009年年度工作要点中都明确提出:“加强广播评论建设,着力打造社会评议平台,做‘有思想的媒体’,办‘有观点的广播”’,在评论员队伍组建、评论定位选题、节目设置运作等方面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广播评论机制,努力实现保证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与有效引导社会舆论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5.
6.
搞好同一题材的报道,一个重要的途径是要在报道视角上进行创新。报道视角的创新就是要求记者和编辑在同题报道中,根据自身媒体的定位选取不同的角度,突出不同的重点,采用不同的表现形态。对于同题报道视角的创新程度,不仅显示出一家媒体办台(报)水平的高低,更是关系到办台(报)理念的创新和管理机制的创新程度。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个新闻理想需要张扬的时代。新闻的进步,所折射的恰是社会的进步;新闻的理想,正和这个社会的理想息息相关。我们在理想中奋斗,社会在理想中行进。我们既然把自己托付给了新闻这个行业,就应以最饱满的激情、最合适的方式,在现实语境中勤奋笔耕,推动着现实,促动着进步,这便是我们新闻人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8.
2011年4月26日下午,担负对口援疆任务的浙江宁波建设集团项目部经理马素明,在工作途中发生翻车事故,不幸遇难,年仅33岁。宁波援疆建设者马素明因公殉职的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王辉忠和宁波市市长刘奇先后作出批示,对马素明的不幸遇难深表哀悼。并指出:马素明同志立足岗位,爱  相似文献   
9.
蒙太奇思维:广播解说词的创作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期实践中培养蒙太奇思维,并在解说词创作中娴熟把握和运用,能够呈现惊人的艺术效果。本文试图运用电视创作理论, 结合工作实践,阐述不同广播解说词创作者有不同形式的创作思维方式和创作行为状态,并对此作了探索性论述。  相似文献   
10.
郑士炎 《新闻实践》2014,(4):116-117
宁波广电集团新闻综合广播把“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作为贯穿2013年全年的重大主题报道进行精心策划,联合宁波广播协作联盟成员台,先后推出《美丽宁波行》和《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城市行》两大广播新闻行动,以广播特有的豪迈和责任深化“走转改”、贯彻十八大,积极为“美丽宁波”建设传递主流声音,凝聚起强大的广播新闻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