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郑椿霖 《军事记者》2006,(11):19-19
军事新闻能否吸引受众的眼球,走进他们的心田,直接影响着宣传官兵、教育官兵和服务官兵的效果,也与报纸的生命力息息相关。要想拉近军事新闻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增强军事新闻的亲和力,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选材定题力求贴近实际官兵生活的原生态画面是军事新闻的“沃土”,脱离这片“沃土”,军事新闻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有的军事新闻作品历时虽久,但读起来依然让人回味无穷,有的甚至能让读者读出眼泪来。新闻作品是否吸引人,不在于事件有多么重大,事迹有多么突出,而在于军事新闻有没有内涵。例如:解放军报2001年1月25日一版刊登的《敬礼,无名小站两士兵》。记者把目光锁定在不为人知、默默无闻的两名战士身上,寥寥数语,便把战士们春节坚守岗位的忠诚和浓浓的思乡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姐姐说:‘你3年没回家了,爸妈以为今年你能回来过年,特意杀了猪,还几次到路口守公交车’。小赵的喉头滚了好几下,愣半天,终于没能‘幽默’出来。”记者在记录战士与亲人的这段通话时,言语虽然朴实,却直接拨动了广大读者“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心弦。军事新闻在材料的选择上,应关注官兵喜乐和感受。广大官兵关心什么,新闻报道就应反映什么。军事新闻的“触角”应向官兵真正关心的领域不断延伸,尽量满足广大官兵的阅读需求。比如军报的一篇《宣传橱窗怎能只宣传领导》的新闻报道,标题十分醒目,给入耳目一新的感觉。解放军报关于朱桂全、丁晓兵等的宣传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的主要原因,也在于选材和定题上的成功。报道体现了“贴近性”,直接切入广大官兵关注的领域,让他们感受到了只要自己善于钻研、刻苦努力,同样能像他们那样在普通的岗位建功立业。报道既宣扬了先进典型的事迹,也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了广大官兵投身部队建设的热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