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15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拿破仑曾经把一度雄踞世界的中国喻作“东方的睡狮”,并预言,睡狮一旦醒来,将会改变整个世界的格局.这里的“沉睡”,显然是指鸦片战争前,面对朝鲜、日本、越南等卫星国,中国长期处于中央帝国的领先地位,从而形成的闭关自守、妄自尊大、而又不思变革的种种封闭、狭隘的落后表现.直到1840年英  相似文献   
2.
试论"假的真文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凭是一个人学习经历和受教育程度的重要凭证,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文凭成了一块光彩夺目的金字招牌。随着当今国人渴盼文凭的升温,虚假文凭亦泛滥成灾。近年来,为根除街头巷尾兜售的“真的假文凭”,有关部门向“真的假文凭”悬起了利剑,随着文凭打假力度的日益加大,“真的假文凭”渐渐被人们所冷落,但另一类披着合法外衣的“假的真文凭”却备受青睐,它具有更大的蒙蔽性,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说它“真”,是因为它具有所谓国家批准的招生计划,有相关的招生统考或联考材料,有与相应学历对应的课程安排及毕业论文等,“假的真文凭”是由高等院校授予的,网上查得到,认证机关能过关,档案材料鉴别能通过,盖有合法印章,取得了国家有关部门的承认;说它“假”是因为有的是不符合报名条件降低标准而入,有的是入学考试“枪手”代考,有的从来不上一堂课、不看教材、不阅读指定的书目、不做老师布置的作业,有的懒于或写不了论文花钱雇“枪手”代劳的。最为荒唐的是个别人在文凭上搞起交易,或恃之以权力,或借之以金钱,或凭之以关系,不费吹灰之力捞到手的。  相似文献   
3.
4.
流动人员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郑美虹随着人员流动政策的逐步放开,单位和个人双向选择的余地逐步扩大,流动人员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已成为干部人事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自1988年以来,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部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强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工...  相似文献   
5.
文凭是一个人学习经历的证明,是人才现实能力的重要证明。近几年,社会不法分子伪造、买卖假文凭活动猖獗,制售假文凭的广告布满大街小巷。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中发现的假文凭多达50多万。假文凭泛滥,侵害了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合法权益,损害了国家教育的声誉。2002年中组部发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对干部学历学位清理清查活动,向假文凭悬起了利剑。为什么假文凭像恶性肿瘤一样不断在社会上扩散?如何才能有效铲除假文凭这块毒瘤?答案是擦亮学籍档案这面假文凭的“照妖镜”,使假文凭“显原形”。  相似文献   
6.
美国的人事档案管理及其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美国的人事档案管理 美国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与其人事制度和档案管理体制密切相关.强调地方政府自主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与强调自立、自强与自助的社会文化相互促进,相互渗透,使美国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有其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人事档案“三龄一历”内容失真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事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在人事管理活动中形成的以个人为单位进行保存的、供组织备考的文字、照片等原始记录.  相似文献   
8.
唐代诗人中,被后世批评家许以“豪”字者,可谓不乏其例,诸如“豪劲”、“豪旷”等等;专以开疆拓土、驱寇御侮为内容的边塞诗,在唐代也蔚为大观;以《少年行》、《侠客行》命名,正面题咏侠士豪俊的诗作,更是代不绝书,时时间作。这说明,反映在唐人诗歌中的,除却含蓄凝重、温文尔稚的儒士风范,还有一种尚武任侠、激昂慷慨的豪侠襟怀。本文拟对这一文学现象的渊源、构成以及前后期的发展变化,进行大致的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9.
高等院校是知识的殿堂,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其教学、科研、出版等档案因其科技含量高,因而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是宝贵的科技文化财富。根据现行《高校档案实体分类法》的有关规定,大多数高校已将档案分别按照教学、科研、出版等进行分类整理。但笔者认为这种归档模式既不利于高校教师资源的开发和配置,也不利于高校教师积极性、创造性的调动。为了充分开发利用凝聚着广大教师智慧结晶的教学、科研、出版等档案,应将分散于教学、科研、出版等档案中的有关教师教学、科研、出版等材料以教师个体为单位建立高校教师业绩档案。笔者就其开发的原因、内容、作用、整理及管理等方面进行粗浅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0.
郑美虹 《兰台世界》2004,(11):21-22
“人事档案”作为人生经历的记录,在计划经济时期被视为人的“生命线”,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人才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人员流动日趋频繁,随着频繁的人才流动,随之产生了擅自“弃档”、“扣档”、“建档”、“造档”等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引发了人事档案可否“隐退”、能否“克隆”等思考。人事档案究竟是一张有价值的名片,还是一块可有可无的鸡肋?笔者就此谈点粗浅之见,以其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