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5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的传播学研究作为学科建设来说,是起步较晚的,但是,自兴起以来,其发展的势头却非常之快.尤其是在20世纪末的近十年间,已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鼎盛.而作为一个科学的学科建设来说,对于本学科的思想历史资源的整理和发掘显然是必不可少的.否则,一个新兴的学科就很可能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近年来先后出版的<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和<中国传播思想史>两套传播学术史专著,不仅及时总结了近一百年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的全面发展状况,而且全方位深入研究了中国有史以来的传播思想的历史演进.可谓中国新闻传播学术史研究的开拓与奠基之作.  相似文献   
2.
郝雨 《今传媒》2005,(9X):56-58
2005年春夏之交,金冠军、戴元光主编的《中国传播思想史》一书出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洋洋194万余言,分为古代卷(上、下)和近代卷以及现当代卷4册。仅仅在一个月之后,许正林的《欧洲传播思想史》紧接着出版(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4月),全书近60万字。两部沉甸甸的大著一起摆在案头,我一下子感觉到,2005年对于传播思想史这一领域的研究来说。  相似文献   
3.
4.
郝雨  吉敏 《当代传播》2020,(2):41-44
智能化媒介条件下,网络舆论时常发生非理性暴涨。而对这种隐含社会风险的舆论加以引导及有效控制必然要依赖相应的技术。道金斯首创模因概念,称其为文化的"复制基因",采用模仿与复制等非遗传方式将一些观念、想法加以传播。高速、匿名且能存储海量信息的互联网成为模因传播的首选媒介。在网络模因的传播机制中,需要经过信息同化、记忆、表达与交流传输四个阶段。由于在传播形式、内容和机制上都具备高度相似性,模因常常充斥于非理性的互联网表达中,助长了负面的舆论影响。本研究认为,可以从模因传播机制切入,对如何控制非理性表达的负面影响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5.
人工智能不但颠覆了传统新闻生产传播的方式,而且将催生全新的新闻产品和样态。人工智能从算法程序处理大数据的基础层,到多模态识别模拟人类体感知觉的感知层,到现在演进为自然语言理解自动生成的认知层,让新闻生产传播朝着智能化、人性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ChatGPT的出现为探索“人机对话新闻”提供了无限可能,未来在人机互嵌中共塑智能新闻业。  相似文献   
6.
郝雨 《中学生百科》2011,(20):47-49
谈到高三,想必每个经历过的人都会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感怀,不管是因为成功所感受到的美好怀恋,抑或因挫折与失败尝到的苦涩,相同的是那份对于最美年华的眷恋。有些事情离开越远越觉得思念,每当听到曾经在校园里回荡的熟悉的旋律,便会触动我心中情愫。  相似文献   
7.
郝雨 《当代传播》2005,(2):10-13
本论题的核心概念--"世界图景"是英国传播学家霍尔率先从理论上涉猎的具有哲学意味的新闻学概念。本文特意将其上升为一个哲学命题整体地把握与系统地研究,力图由此而延伸到新闻学的方方面面,努力将新闻学的研究推向哲学化的高度。世界新闻学已经有了百余年发展  相似文献   
8.
媒介批评的整体缺席与系统失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雨 《今传媒》2007,(2):25-26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媒介批评应该说是有了长足的发展,在传媒进一步走向科学化以及公正化的进程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然而,在笔者看来,就在信息传播尤其是网络传播已经成为社会重要命脉的大背景下,不仅一般意义上的媒介批评还存在较大的问题,特别是从人文精神建设的角度上看,媒介批评的缺席就显得尤为严重.  相似文献   
9.
郝雨 《现代传播》2007,(5):78-81
媒介作为"人体的延伸",其基本功能在于推进人的社会化,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媒介功能"也得到进一步的"延伸".本文认为,近年来出现的一些纯个人问题求助类以及心灵倾诉类电视节目,所表达和解决的问题基本是属于非公共性以及非社会性的问题.因而可以说是"媒介功能的延伸".从最初的"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到当今的"媒介功能的延伸",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媒介功能的延伸",恰恰是把原本一向作为公共话语平台的媒介,延伸到了纯粹个人化的空间甚至是一种完全心灵化的空间.这无疑是对于高度社会化之后的个体人的个性化关注.  相似文献   
10.
郝雨 《出版广角》2019,(15):27-29
文章基于"后阅读"环境,提出多品级出版战略。面对读者严重分化、受众多元化细分的市场现状,传统出版业必须要有精品化、规模化策略,在文化自信理论指导下,注重精品建设和大众阅读市场的多层次开拓。传统文化经典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内容再生产富矿,多品级出版策略要始终围绕中国文化、中国智慧、中国经典、中国故事来开展和推动。文化形态的多元,媒介渠道的多样,受众需求的分化,决定了出版的多品级定位和多层级化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