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4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近年来,随着报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党报十分注重在体现党报与群众之间的亲和力和贴近感上下工夫。那么如何体现这种亲和力和贴近感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刘刚  郭本玉 《青年记者》2002,(12):46-46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蔡雯教授说: “新闻媒介这种特殊文化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主要通过新闻信息传播效果最终获得检验(《中国记者》2002年第1期)。”如果媒体新闻时效性上不去,“最终”、“近来”、“日前”等不确定时限的新闻多了,读者对报纸的关注度相应地降低。面对电视、广播特别是网络媒体等现代传媒千帆竞渡的竞争态势,市地党报该如何“快”起来?  相似文献   
3.
新闻与文学联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观众的需要。一位资深记者曾经说过,没有文学修养的记者不能算是个好记者。在此,我想就电视新闻节目如何借鉴一定的文学手法来进一步表现新闻的美学价值,提高电视新闻节目的文化品位谈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报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党报十分注重在体现党报与群众之间的亲和力和贴近感上下工夫。那么如何体现这种亲和力和贴近感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