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对全国新闻战线正在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这一活动,相信很多人对前两者都有一定的体验和感触,甚至越来越清楚“走基层”是基础,“转作风”是根本,但对最为关键并落到实处的“改文风”,无论是领悟与操作,或许还存在着很多的模糊、含混及无从着手之处。  相似文献   
2.
正著名报人赵超构先生曾经说过:"新闻是报纸的灵魂,副刊是报纸的面孔,报纸耐不耐看,主要看副刊。"那何谓副刊的耐看?不难想见,耐看自然离不开阅读时所激发的思索和回味,并因此而在潜移默化中,"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从而使报纸副刊成为承载文化、传播思想的一个理想园地。副刊历来是我国报纸的一大特色,而且颇有历久弥新之势,如《人民日报》的"大地"副刊、《文汇报》的"笔会"副刊、《解放日报》的"朝花"副刊等,这些大报的副刊都是立足全国,面向大众,具有明显的普适性,但如一份地方性的报纸,尤其是县(市)级的报纸也试图贪大求全,势必力有不逮,其面目也将越来越模糊,个性与  相似文献   
3.
现实生活中真实可信的典型人物大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并能在引导舆论、鼓舞人心等方面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国的新闻史上,张思德、白求恩、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一系列典型人物的成功塑造,就曾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至今仍然被人们广为传颂。  相似文献   
4.
一直很关注冯骥才,一是他因人高马大而鹤立鸡群,二是作为一个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他常有惊人之语和惊人之举。据报载,今年3月10日上午,在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于梅地亚两会中心举行的主题为“政协委员谈文化建设”的记者会上,身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的冯骥才直言不讳地指出:现在有的媒体版面有过分娱乐化的倾向,甚至于只有娱乐版而没有文化版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