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一、出版指标的概念出版指标的内涵是用数量关系揭示出版工作的本质要求及其客观规律性,其外延则包括出版再生产活动的全过程。所谓揭示出版工作的本质要求,是指用出版指标揭示出版物的社会效果,即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质量。所谓揭示出版工作的规律性,则指通过对指标的考核分析,探索出版再生产活动内在的本质联系,揭示其规律性,以指导人们更好地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办事。出版指标是制订出版计划、规划和正确决策的科学依据;是推行科学管理和发展出版、提高出版社会效益的需要。没有指标考核的出版活动,是盲目的和低水平的出版。指标是出  相似文献   
2.
出版管理有宏观、中观和微观之分,出版社的管理是微观出版管理或称出版企业管理。微观出版管理学,是研究出版再生产过程及其管理活动规律的一门应用科学。它是对出版企业管理实践活动的理论概括。建立这门科学的目的,在于指导人们按照出版的客观规律办事,为实现出版的整体目标服务。一、微观出版管理的现状我国是世界出版大国之一,但管理工作却是薄弱环节。微观出版管理还处于传统管  相似文献   
3.
出版企业改革,旨在转换机制。其基本点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担风险和自我约束。这个机制应该反应灵敏,充满生机与活力,对内具有感召力和凝聚力,对外则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新机制的建立与运行,必须以改革和务实为前提。出版企业机制,是指在客观规律的作用下出版文化活动及其商品经济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理论根据早在改革开放初期,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大潮到来之时,人们便对图书及其生产者——出版社的性质提出质疑:图书是不是商品,出版社是不是企业?经过探讨并为实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滥用“特殊商品”一词的情况,常见诸许多报刊,包括中央一级的某些大报。出版物是“特殊商品”为最。此外将军工、医药、食品、信息和知识产品称为“特殊商品”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冠以“特殊”字样的商品并非特殊商品。其所谓“特殊”,无非指其产品的特征而言。所谓特征,乃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特别显著的征象或标志。一切事物都以其固有的特征与它事物相区别而独立存在,仅仅证明是它自身而不是别的什么。出版物的特征是精神产品,具有影响精神世界和指导实践活动的社会效果。强调这个特征无疑是必要的和正确的。精神产品必须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而不是相反。但是,不能把特征当做特殊,从而引申出“特殊商品”这个概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