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信息传播   3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近几年来,因编纂《全唐五代词》(中华书局1999年12月版)的需要,刘尊明先生将其相当一部分精力投入到唐五代词的发生、发展等理论和史实问题的探讨上,系统地撰写了一系列相关论文,发表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文献》等刊物上,这部《唐五代词史论稿》(北京文化艺术出  相似文献   
2.
《同文馆唱和诗》,是北宋元祐时期考官雅集的产物。早在北宋,它即有单行本问世,而非迟至清代,才有好事者辑录成书。当时参与唱和者,共有十二位考官,其生平不详者,本文依次考辨之。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因着时代的感召和历史条件的催发,一批内涵丰厚的唐诗研究专著相继涌出,而余恕诚教授的《唐诗风貌及其文化底蕴》 (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8月据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唐诗风貌》增订出版,以下简称《风貌》),则是其中一部极具特色的佳构。 全书共分十二章,一、二两章将唐诗置于中国诗歌的发展流变中,总论其风貌特征;三至六章分论初、盛、中、晚各期诗歌风貌和演变,与前两章构成分总关系。七八两章,论述政治对李、杜诗歌的正面推动作用及主观化在韩愈到李商隐之间的发展,既对重要诗人的创作实际…  相似文献   
4.
一种文化传统的存在,必有其内在的依据和合理性,但当世易时移之后,传统的惯性亦往往成为阻力,从而遮蔽我们的目光,让我们视而不见,乃至于用想像来对抗现实。金元两代历时二百五十余年,共“计词二百八十二家近七千三百首”(唐圭璋  相似文献   
5.
从理论上来说, 词坛唱和之风的兴盛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即相对开放的词学观念与词人之间经常性的诗酒文会。北宋之际, 苏轼的“以诗为词”未成气候, 故诗社的勃兴并未能刺激词坛唱和之风的兴盛。而宋室南渡以后, 由于音乐人才与音乐资料的大量流失与南渡政府长达十六年的禁乐, 词的“应歌”功能被削弱, 而应社功能则大大加强。文坛结社之风与词坛唱和之风便能此呼彼应。而北方词人的南下与逃难, 又促使了词人的相对集中与频繁流动, 主客观因素的相互摩荡, 唱和之风在南渡词坛的兴盛便势在必然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