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阿友 《文化交流》2009,(3):20-24
我国西部百姓把那些最美丽、最芬芳的花儿,统称为“格桑花”,它被藏族乡亲视为爱与吉祥的象征。有个爱心志愿者组织叫格桑花助学协会,她以格桑花西部助学网为平台,经过3年多的运作已筹集捐助资金达1000多万元,使数万名贫困学生受到资助,成为一个响当当的公益慈善品牌。而她的创始人却是一名极其普通的女性,追寻她的生命足迹不难发现,这是一部大爱无疆、催人泪下的生命宣言。  相似文献   
2.
在安徽桐城市白马乡张村一栋极不显眼的农家小院里,每年的年节时分都会有一位北京来客拎着大包小包前来探望一位百岁老人,他就是陈毅元帅孙子、粟裕大将外孙陈正国.这位百岁老人方忠义在粟裕家当了30年的保姆,回到桐城后,被她照料带大的陈正国总是择机专程前往小城探望,演绎出感人至深的平民与将门的亲情故事.  相似文献   
3.
阿友 《中华家教》2014,(Z1):108-109
这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家庭:35年前,15岁的父亲王永成为中国科技大学首届少年班学生;15岁的母亲考入浙江大学;在父母双双头顶"神童"光环的35年后,他们的儿子王嘉骝也从中科大少年班毕业,于今年9月远赴全球顶尖学府加州理工学院深造。一个家庭能出一个科大少年班"神童"已属罕见,父子能同时成为少年班学友,全国独此一家。在震撼世人的教育奇迹背后,父亲却坦诚地告白世人:自己真的没有什么独树一帜的"育儿经",若要说心得,那就是放手不管,尽早让孩子学会自立!  相似文献   
4.
阿友 《新闻天地》2010,(7):66-67
2010年5月25日,安徽合肥105医院.60岁高龄的产妇李鹃成功产下双胞胎女婴,创下中国高龄产妇之最,两个婴儿重量分别为1.45公斤和1.85公斤。消息经过媒体报道后,引起了社会的热议:有人感叹李娟的生产是一个奇迹,也有人称赞她是“最伟大的母亲”,还有人担扰孩子的抚养问题……  相似文献   
5.
阿友 《档案时空》2015,(11):26-29
一位经历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九旬老兵,在炮火连天血肉横飞的惨烈阵地上许下一个承诺:帮助牺牲战友找到他的家人,向他们解释他不辞而别投身军营只为解放天下劳苦大众。为兑现誓言告慰战友英灵,老兵苦苦找寻67年终圆梦,一诺千金彰显前辈军人忠信大义,用生命演绎出人间磅礴大爱……  相似文献   
6.
阿友 《人生十六七》2012,(10):48-50
这是个真实的现代版童话:13年前,亲生父母迫于生计无奈将她送给别人家;13年后,飞黄腾达亿万身家的父母带着愧疚,以给她养父10万元抚养费的代价将她带到大都市,享受公主般生活,接受贵族式教育……在移民加拿大即将成功时,她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逃离,放弃豪门生活,重回养父身边。小姑娘做出这样的选择只有一个理由:她喜欢带着弟妹,...  相似文献   
7.
红树  阿友 《文化交流》2016,(10):36-39
正为实现少时梦想,他成了第一个徒步走完中国明长城的外国人。因为爱长城,他用笔追踪长城的悠久历史,出版过五种专著;他用镜头展示长城的沧桑面貌,举办过多次图片展。30年专攻,他计划将长城课程开进大学。他叫威廉·林赛,是60岁的英国老头,更是颇具影响力的长城学者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倡导者。  相似文献   
8.
2010年5月13日下午,俄罗斯联邦驻上海总领事馆副总领事帕维尔·施密德夫一行,来到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部一间素雅的高干病房内,代表俄罗斯政府向在这里住院的安徽大学老红军杨醒夫授予“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纪念奖章”。  相似文献   
9.
沫沫  阿友 《科学启蒙》2009,(12):14-17
一个偶然的机会,合肥市两名小学五年级学生马新元和王闻捷,看到报纸上千人再战“一枝黄花”的新闻报道,难对付的“一枝黄花”引起了两人浓厚的兴趣。他们了解到,“一枝黄花”目前还没有天敌,虫子不吃它。“能不能将一枝黄花的汁液喷洒到蔬菜上,来驱赶或伤害虫子,从而保护蔬菜呢?”  相似文献   
10.
阿友 《下一代》2013,(10):6-9
这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令人震撼的家庭:35年前,15岁的父亲成为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首届学生,15岁的母亲便考入浙江大学。在父母双双头顶“神童”光环的35年后。他们的儿子也从中科大少年班学院毕业,于今年9月远赴全球顶尖学府加州理工学院深造。一个家庭能出一个科大少年班“神童”已属罕见。父子能同时成为少年班学友,全国独此一家。在震撼世人的教育奇迹背后。父亲却坦承地告白世人:自己真的没有什么独树一帜的“育儿经”,若要说心得,那就是放手发展,尽早让孩子学会自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