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鲁洁教授在《再论“品德与生活(社会)”向生活世界的回归》一文中说:“作为一门品德课,回归生活世界还包括另一方面的内涵,那就是我们的课程、教材、教学还要以生活世界为其归宿。”鲁洁教授的话告诉我们.品德教学要使学生通过教材、教学所学得的一切能回到他自己的生活中去,用以解决他们生活中的问题,改变他们的生活、生活方式。提升他们对生活的认识、态度、价值观等等。如何实现这一课程意义呢?笔者结合执教的《我想要我能要》在这方面作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
按照现代哲学解释学的理论,文本是一种召唤,它渴求被理解。哈贝马斯说:"文本是一种语言,也就是说,它像一个‘你’一样说话。它不是一个客观现象,而更像对话中的另一个人。"在品德课堂上,学生对  相似文献   
3.
构建魅力品德课堂应当抓住三处着力点:着眼生活,突出生本,注重生成。具体而言,“着眼生活”,即要打造生活化课堂,杜绝与生活相剥离的抽象课堂,因为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突出文本”即要以学生为本,一切从学生需要、学生实际出发,课堂要让学生有所得;“注重生成”意味着要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注重课上即时生成的教学资源,顺势而导。  相似文献   
4.
当下的品德教学中缺少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体验活动,导致了课堂教学与行为规范的脱节。为规避这一问题,教学中应当通过体验活动让学生潜移默化地进入学习情境、获得正确认知、规范具体行为,进而将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内化为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5.
教学研究与实践的学习转向呼唤学习理论的发展及其教学转化,不断融合认知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建构主义学习论为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石,逐渐形成了以增强学习者知识基础与宽度为条件重构其失衡的知识体系,以问题情境为注脚建构差异性认知模式和以学习共同体为交往平台验证假设与留白等具有内在逻辑和观念体系的教学转化过程,并需要克服当前建构主义学习论引用过程中的教学场域时空局限、教师权威的传统“压制”以及以教为核心的文化固化形式,转变教师角色定位,进而形成以学为核心的教学新文化,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6.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人的能力和个性是在活动中形成的,活动是维系外部生活世界和内部道德世界的纽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可见,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是学生主体性生成和发展的源泉。因此,在品  相似文献   
7.
8.
在信息技术广泛而深入地应用于教育各个领域的大趋势下,多媒体技术通过声音、图像、动画、音乐、色彩的优化组合与运用,为外语教学提供了形象性、直观性,生动逼真的交际情景,使英语语法学习不再枯燥乏味。文章基于多媒体辅助英语语法教学的优势,从输入与输出方面探讨多媒体辅助英语语法教学活动有助于提高学习者语言学习的积极性和实际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9.
贫困大学生思想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贫困大学生的比例也在上升,已经形成高校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群体,针对这一群体日益突出的问题,本文论述了不仅要给贫困生以经济解困,更重要的是给予他们精神解困。同时分析了贫困大学生的不良思想表现,提出了贫困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化背景下,博物馆需要更多地关注外部世界,寻求更广泛且多元的合作。近年来,各种打破了国家和区域界限的合作联盟应运而生,成为文博领域引人瞩目的现象。本文通过梳理“国际丝路之绸研究联盟”在平台搭建、主题研究、资源整合和人员培养等方面的实践,分析“国际丝路之绸研究联盟”对中国丝绸博物馆国际化的助力,并就联盟的存续力、活跃性、辐射度等方面的不足提出建议,以期更好地利用联盟的平台对话效应和资源集聚效应,提升博物馆国际交流合作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