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都市报是在中国报业迈向市场化的过程中产生的, 是报业市场化的结果和显著标志。都市报的兴起,改变了我国报业的市场结构和格局。报纸由过去机关单位公费订阅转而走入寻常百姓之家,成为千家万户普通百姓的生活必需品。这一历史性交革,使都市报迅速成为中国报业的主角和明星,而党报相对受  相似文献   
2.
经济权力对都市报价值取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敏直 《新闻界》2006,(2):27-28
在传媒市场化的进程中,经济权力越来越深刻地制约与影响着媒介的价值取向。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与企业角色常常产生冲突与错位。本文对都市报的发展战略定位、新闻选择、议程设置等方面的分析,揭示经济权力对其价值取向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媒介、通讯、技术融合的影响力正在不断凸显,本文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出发,批判地考察了媒介融合的三位一体化,这种模式通过商业利益与媒介寡头的结合,引发了两个严重的后果:媒介权力成为传播交换的资源,进而助长了媒介与政治、商业和技术的垄断性联结;媒介逐渐背离了公众利益,背离公众利益的媒介成为主流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传播工具。研究认为,要改变这种负面影响,必须建立有效的市场化规则,创造信息流通的公共性,实现社会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4.
先秦时期的哲学家庄子,在《逍遥游》一中为我们阐述了一个深刻而普遍的道理,“万物皆有所待”。人类无论是面对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自身,都没有绝对的自由。任何形式的自由,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新闻自由也不例外,只有具体的、有条件的、相对的新闻自由,没有抽象的、无条件的、绝对的新闻自由。  相似文献   
5.
病毒式传播被营销学者推崇为"零成本"的营销手段,广泛应用于网络媒体,但营销者经济上的"零成本"却带来巨大的社会成本。本文从案例入手,运用理论分析,指出病毒式传播及其网络广告的病毒式传播带来社会诚信危机、媒介公信力下降、网络社会秩序安全隐患、社会资源浪费等现实问题。本文旨在强调从理论上重新认识病毒式传播,提升受众的媒介素养,建立规范的网络广告传播模式,运用法律监管等手段,严格限制网络广告病毒式传播,最大限度地降低社会成本。  相似文献   
6.
文化规范与新闻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端于美国的新闻框架理论,源自社会建构论。该理论认为,大众传媒为人们建构了一套标准和价值体系,作为社会的个体——人,都受到环境认知、掌握环境的需要而接触新闻。因此,研究新闻框架的形成就不能离开文化规范的大背景。本文从文化规范出发,探讨了新闻框架的理论基础和作为组织生存的“子”文化体系,并进而考察了在这种文化规范的体系中,新闻框架如何引导着受众对新闻的解读,指出文化规范是新闻框架形成的最基本的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7.
陈敏直 《新闻界》2006,(4):50-51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指出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是:“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要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重塑文化市场主体,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推进国有文化企业的公司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提到“新闻媒体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8.
标题是新闻写作脱离传统文章形式、渐趋独立的重要标志。考察20世纪以来中国现代报刊新闻标题的发展演变,清晰可见我国新闻学、新闻写作的演化进程。尤其是80年代以来报纸媒介娱乐新闻标题的发展演变几个阶段的种种现象,可以感受到大众传媒发挥自身社会娱乐功能的自觉,以及传媒市场化进程中娱乐新闻标题演变所呈现的文化逻辑。我国新闻学理论建构初期,就非常重视对新闻标题的研究。1919年出版的徐宝璜的《新闻学》,其中立专章论“新闻之题目”,提出新闻标题的目的是“便利阅者”、“引人注意”,尤以“题目如编辑得法,应为新闻之结晶,以少数…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比较的方式,从时代、作家、性情、题材几方面,力图说明中国的“山水诗”和“田园诗”为何同时产生于晋宋这个时代,谢灵运和陶渊明为其开山始祖,并对他们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作一简要比较。  相似文献   
10.
陈敏直 《今传媒》2010,18(9):18-19
从"楼脆脆"到"躲猫猫",从"最牛团长夫人"到"欺实马",从"钓鱼执法"到"跨省抓捕",无不反映了网络舆论的影响力。根据人民网的舆情监测室对2009年77件影响力较大的社会热点事件的分析表明,其中由网络爆料而引发公众关注的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