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规范传说”是笔者调查地的民俗精英们自己喊出的口号,他们感应着非遗大潮,希望对“接姑姑迎娘娘”的原有传说进行全方位的整治,以提升神明的道德形象.他们具有非常自信的文艺理论,总是倾向于往地方外主流文化的正面价值上靠拢;他们充满了道德责任感和地方使命感,经常理直气壮地打压与之不协的异说.本文以“接姑姑迎娘娘”活动中关于二姑姑庙的传说为个案,具体解析当地民俗精英改编传说的种种作为,并通过历史性考察,发现这一理念和实践并非始于非遗思潮,它比非遗时代更内在、更持久,但在非遗时代表现得最醒豁.  相似文献   
2.
禳火、详梦、祀鬼是最能体现子产天道鬼神观的三件大事,历来论者或认为子产是思想复杂甚至互相矛盾的人物,或执一端不及其余。其实,这三件事在子产时代并无矛盾。禳火之事,子产反对的“天道”是占星家们的自然神秘之天,而他对于传统的有意志之天鬼神灵是恭敬有加的,其内在原则即看是否合乎礼制。详梦也是对礼的具体运用。祀鬼略有不同,是子产作为当政者违礼从俗的无奈之举  相似文献   
3.
关于舜的崩葬之处,早期的典籍有如下三种记载:第一,《墨子·节葬下》云:“舜西教乎七戎,道死,葬南己之市。衣装三领,桐棺三寸,葛以缄之。”《吕氏春秋·安死》亦云:“舜葬于纪市,不变其肆。”所谓“纪市”当与“南己之市”无异。此地究在何处,无从查考。照此记载,舜乃崩葬于西方。第二,编子·离娄下》云:“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呜条,东夷之人。”“鸣条”究为何地?与商场代纣的“鸣条”是否一地?众说纷法,兹不絮论。但《孟子慨然总结舜为“东夷之人”,那么其崩葬之地当亦偏于东方。第三,《山海经·海内南经》云:…  相似文献   
4.
陈泳超 《文化遗产》2016,(1):104-109
常州民间文书收藏者朱炳国先生在常州、无锡之间洛社镇新收民国时期宝卷抄本40册,除一册外皆为洛社镇抄手卫清泉一人所抄,其中尚附有两种宝卷目录。经敷检考述,实际留存宝卷实物34种,短篇经文4种,忏文1种,再加上两种目录中所列篇目,去其复重,实得宝卷篇目凡79种,颇可代表民国时期常州、无锡地区宝卷流通本之概貌。其中大部分虽可从《中国宝卷总目》见其端倪,但仍有数种未见任何著录,其中之一幸有实物抄本,足见珍贵。  相似文献   
5.
相对于固定专栏,随设专栏不必考虑连续性,甚至可以不设定专栏名称,只是在时机成熟时刊发一组互有联系的学术文章,以取得对某一专题多角度研究的团块效应。高校学报因各种条件限制,办好随设专栏要比办好固定专栏更加有效,而要办好随设专栏,关键是要培养编辑自身的学术眼光。  相似文献   
6.
太湖流域民间存在着极其丰富的信仰类文艺资源,20世纪后半期以姜彬先生为代表的江浙沪民间文学研究团队在田野调查和学术研究两方面都形成了很多成果。但该项研究的学理设定有一定偏颇,本文尝试进行一定程度的缩减与修正,以"太湖流域民间信仰类文艺资源"为统摄,可以凸显出其内在的同质性和文化一体感,并在这一学术概念的引领下对已有研究进行全面的梳理和评述。  相似文献   
7.
零陵零陵、永州二名,历史上曾交替使用,所指范围间有变化,大致均指府治及其邻近地区。现永州市府已搬迁至零陵北面冷水滩区,原府治改称永州市芝山区。零陵得名甚早,据《汉书·地理志》载,汉武帝元鼎六年(前ill年)设零陵郡,属荆州,下辖零陵、营道、持道等十县,其得名缘由未载。民间有传说回:舜南巡狩崩于九疑,二妃闻讯,寻至九疑,泪尽而继之以血,溅于竹上为斑竹,因找不见舜墓,化为娥皇、女英二峰,长相陪伴。由于她们一路洒下了许多泪水,当地人为了纪念她们,便将一条源出九疑山的水取名为“零水”,即“泪水”之意,“零…  相似文献   
8.
舜孝故事有着悠久而广远的传播,大致可以分为“史记型”和“舜子变型”两大类。前者居于主流地位,后者则在宋元之后不见于通行文献,此前只在福建、广西等东南沿海地区发现过一些近现代民间文本。近期随着江南《舜哥宝卷》文本的渐次面世,可知“舜子变型”故事至少于晚清民国时期在江南民间多有传播,其基本面目跟东南地区大致相同。由此推断,宋元以后“舜子变型”叙事其实在民间从未断绝,也不光是流传于文化边缘地带,而是在传播的文化层次上逐渐下沉到了所谓的“底层社会”。而江南与东南地区的民间传播,其表述方式又显示出某些地方性差异。无论主流还是民间,都在舜孝故事中宣扬克己行孝的思想,它代表了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永州朝阳岩是著名的摩崖石刻之地,至今留存了唐代以来大量文人题刻,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但当地民众自古以来也有在这些崖石上镌刻“石山保”的习俗,希望替自己的儿女认山石为干爹,以保佑儿女长命富贵.两类题刻同处一宇,互相打破,都具有历史的正当性,并无高下之分.对于文物,我们须有历史的眼光和人本主义的态度,在关注文人文化的同时,也应对民众生活予以了解之同情,一视同仁地将它们列为保护对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