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注入人文关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文主义是以人为本位的世界观,集中体现为对人本身的关注、尊重和重视,它着眼于生命关怀、着眼于人性,注重人的存在、人的价值、人的意义尤其是人的心灵、精神和情感。人既是社会的主体、历史的主体,又是自身存在的价值主体,人不同于一般的“物”,它的根本是“内在”而非“外在”,文明建设的根本是精神。人文精神倡导把情感看作人的基本存在方式,社会要关注人的精神状态和内在需求,避免人的异化。新闻报道要进入真正的人文视野,需要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化地渗透人文关怀:不仅应从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角度、从物质的层面上体现…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的科学传播发展迅速。据统计,除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覆盖全国外,全国有二十多家电视台拥有科教频道或科教栏目,《走进科学》《人与自然》《探索发现》《我爱发明》《地理中国》等科教节目受到了观众的认可与欢迎。尽管如此,我国当前的科学传播尤其是电视科教节目给人的印象仍是刻板、较为单一的平面叙述,偏于传统、庄重的风格,未能吸引更多尤其是年轻观众的目光。而央视财经频道的大型求证互动节目《是真的吗》,以其原创的设计契合了科学传播的精神内核和深度追求,是对科学精神的有益诠释和积极实践。  相似文献   
3.
陈燕侠 《新闻爱好者》2011,(22):115-116
网络热词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既是社会现实的投影,代表了某一事件或现象,也映射出当代人的集体心理和精神特征。网络热词的走红,是一种时代的集体倾诉,是当代人情感归属需要的体现。而个性张扬与从众心理在网络热词的创造过程中既是一对矛盾,又是重要的心理基础和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基础写作课应注意的三个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基础写作、文学创作、应用写作的关系,新与旧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总体目标和指导思想,深入探讨新闻传播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问题.基于新闻传播与思政教育的关系考虑,新闻传播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实施,需以融合创新为思想引领和内驱动力,从教育目标、理念与思维创新、教学体系设计及内容整合、教学方式方法创新、渠道路径的优化等多方面着手,创新新闻传播专业课程...  相似文献   
6.
要做好新时期的宣传报道工作,新闻记应是一名“人记”,应具有深厚的人素养:理性的精神;深沉的情感;执着的审美追求;人格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20世纪的逻辑学成果是辉煌的 ,但问题也是突出的 ,特别是面对即将到来的 2 1世纪 ,逻辑学的发展问题尤其令人关注。本文就这一问题指出了逻辑研究中的三点误区 ,提出了逻辑学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发展原则 ;并针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 ,提出应结合其他思维科学来研究逻辑和加强逻辑哲学研究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叙述是一种最基本的表达方式,但在写作教学中往往被人忽视,部分学生的叙事能力不尽如人意。本文分析了三个方面的原因:对叙述地位认识的不充分、对叙事难度的轻视、对叙述技巧的误解,建议写作课教学对叙述进行重新审视,呼唤写作过程中叙述的“回归”。  相似文献   
9.
10.
陈燕侠 《传媒》2015,(2):77-78
“新闻诗学”,即运用文学特别是诗歌艺术美化新闻作品,将美学、文学、诗学的理念与新闻事实融合,实现新闻报道信息和审美的双重价值.记者运用诗化艺术创造新闻的意境美、塑造新闻的形象美、营造新闻的气韵美,孕育了真与美兼具的“新闻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