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1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当人们正为上海城市面貌的巨变赞叹不已时,突然发现,在密集如林的高楼华厦之间,不知什么时候冒出了大片大片的绿色!那些繁茂的大树,那些厚厚的灌木丛,那些高架道路旁绵延无尽的绿色悬垂植物……,仿佛是一夜之间长出来的!而关于在市中心、在市郊结合部、在通往周边省市的道路两旁兴建大型绿化工程的消息更是频频传来。  相似文献   
2.
他以风媒花自比,没有鲜艳的色彩,也没有浓郁的芬芳,只有借助风力传送才能结出丰硕果实.于强,一位长年在一政府部门工作的非专业作家,20年里出版了四部中日题材的长篇小说,成为中日友好的民间使者.……  相似文献   
3.
经济生活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五光十色,波澜起伏,同时充满矛盾和困惑、探索和希冀! 新闻,特别是文字新闻,如何反映这急剧变化的经济生活,记录下共和国在改革历程中的每一个脚步,并在新的历史时期树立起自己的形象。新闻市场正提示着一种新的需求。一 1987年底至1988年初,上海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一件大事:中央决定改革对上海三十年一贯制统收统支的财政体制,实行基数包干,超收分成,并辅以外贸、物价、分配、金融综合配套改革措施。这无疑是一条重大的经济新闻,足够写一篇扎实的消息甚至述评了。  相似文献   
4.
2004年底,首都30多家新闻媒体联合中国社会调查所,共同发布<2004中国"霸王现象"认知度调查报告>.调查显示,在两万多份回收问卷中,有近98%的受访者表示自己遇到过霸王条款,超过四成的受访者认为在我国各个行业中霸王条款和霸王现象非常普遍.  相似文献   
5.
我们这些年轻记者到一起常爱议论事业心这个话题,几乎无人不有自己的一番打算和雄心。无人不在悉心探求自己达到事业成功的道路。但是,我们当中时常可见的一些迹象却不能不引起我的深刻的反思。比如,有的人只热衷于写大稿子一鸣惊人,而对一些平凡的工作却不能认真对待;有的人急于求成,不愿下深入细致的功夫,甚至违背新闻真实性原则,写出“客里空”的报道;有的人一味追求新奇而忽视自己的报道可能产生不好的社会效果;有的人不注重基本功的训练,缺乏对工作一丝不苟的精神而屡出差错等  相似文献   
6.
2006年金秋的北京,街头充盈着浓浓的赤道风情和"阿非利加"式的热烈--中非合作论坛峰会的盛会,把遥远的非洲空前地拉近在咫尺.这种氖围让我们感到亲切、怀念,让我们忆起了一年前在非洲考察的日日夜夜.  相似文献   
7.
8.
企业报道的新难题 企业报道,恐怕是目前所有报道中最难做、也最不讨好的报道之一了。它不是综合经济报道那样的宏观展示,不像市场报道那样贴近生活,不如文化报道那样多姿多彩,不及社会新闻那样引起共同兴趣。往往是,企业希望报道的,总难免有广告新闻的色彩,而真正有新闻价值的材料,说不定又是企业的商业秘  相似文献   
9.
企业是市场的主角。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为经济建设服务,是新闻媒体职责所在。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的媒体报道了大量的企业成长、成功的故事,树立了很多锐意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为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作用。相对来说,媒体对企业的困难、困境、危机或失败关注甚少。企业处于顺境中、辉煌期常常被媒体“追捧”着,而一旦企业遇到困难、出现危机,处于逆境中时,便往往受到“冷落”,在媒体上销声匿迹了。 从昔日的瀛海威、秦池、爱多,到今日的郑百文……有很多企业家在风雨中拼搏的故事。同成功者一样,这些企业的困境和失败同样是中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一部分。而正在奋斗中的企业家们不仅愿意学习成功企业的经营之道,更愿意借鉴失败企业的教训和成熟企业克服困难、处理危机、走出逆境的能力和策略。 因此,我们期望总结新闻界企业困境报道中一些典型的、有规律性的东西,分析存在的缺陷、问题及其原因,并在回顾历史的基础上,展望未来,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进而为今后的相关报道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0.
我与宝钢     
我出身山野,受的是沈从文、黄永玉笔下古朴民风的熏陶,却不曾想日后会通过新闻与钢铁结缘,与二十世纪中国现代工业的大制作宝钢结缘。时至今日,写下此文的标题时仍感到有几分惶恐,惶恐我之于宝钢的渺小、纤细。但转念,又有几分亲切和欣慰。因为,七年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