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戏曲作为一门舞台表演艺术,与小说等其他文体有着艺术本体上的差别。将小说叙事转化为戏曲叙事,与其说是两种文体之间的转化,不如说是文学与表演两种艺术门类间的转化。在《聊斋·庚娘》的戏曲改编中,戏曲的舞台时空特性、作为角色扮演中转机制的"脚色制"、演员的表演技艺等等舞台性因素在小说叙事的"戏剧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使得小说叙事不得不做出符合戏曲舞台规律的调整。中国戏曲是极重视表演的戏剧品种,舞台因素对于戏曲叙事的影响十分显著。已有的小说、戏曲研究,往往忽略了戏曲作为表演艺术其舞台叙事的独特规律,以戏曲为本位、回归舞台的戏曲叙事研究尚待强化。  相似文献   
2.
陈雅新 《文化遗产》2016,(4):96-103
《聊斋》名篇《胭脂》情节精彩、富于戏剧性,以此为故事蓝本改为戏曲作品有其自身优势。但由于时代精神、作家身份和观众群体的不同,旧的题材总会有不合时宜之处,戏曲改编应以当下的道德观念、审美意识为准绳,寄托当代人的所思所虑。此处,为发挥剧种的艺术优长,毫不吝惜地修改故事蓝本的情节和格调,以达到"质"与"形"的统一,否则难以产生基于剧种特性的审美愉悦。戏曲的审美精神以"主观表现"和"抒情写意"见长,对情节合理性的追求要适度控制。本文以"胭脂"故事的戏曲改编为个案,探讨相关的艺术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