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机会对每一个受教育者都意味着发展的起点性条件。教育机会的分配不应是一次性的,而应是多渠道、多层次和多次的分配。复读生的存在造成了对在读生的不公平,而国家关于高考复读的政策为了维护在读生的公平又显现出对复读生的不公平,于是产生了政策的公平悖论,如何消解这一悖论,有赖于教育机会的再分配。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优质均衡发展和教育资源的配置要求。在地化是充分利用本土资源,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实践探索。以乡村学校劳动教育为着眼点,对在地化提升乡村学校劳动教育的价值进行分析,认为当前乡村学校劳动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集中在认知空间、资源空间、本原空间和师资空间,提出乡村学校劳动教育的开展与质量的提升要切实围绕在地化这一特点,从理念图景、物质图景、实践图景和主体图景等四方面入手,发挥自身作用,开辟新赛道,塑造新优势,提升乡村学校劳动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效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相似文献   
3.
4.
道德不仅是一种行为规范,而且蕴含着实践精神;道德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因循道德在实践中生成的逻辑规律,道德教育的实施路径是指向实践的.道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道德教育的实施过程应该是生活化的,道德教育的评价不可量化,应秉承道德实践的原则多指标分层次进行。  相似文献   
5.
减轻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负担,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质量、构建高质量的义务教育体系、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具有重要作用。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减负,旨在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生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但其减负过程中,负担不减反增,面临诸多困境:教育政策与利益相关者的相互博弈、教师职责与边界模糊不清、教师主体性缺失与社会期望过高的鸿沟、教育教师评价的错位。为破解教师负担过重,出路在于:建立合理、科学与多样的教育教师评价体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体系;为教师赋能增权,确保教师主体地位;明晰教师职责与权利的边界;加强教师减负政策宣导,形成政策合力。  相似文献   
6.
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仍处于旧模式之下,存在考纲束缚大、生活化教学死板,以及教学评价不合理等不足.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的发布明确指出要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在此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课程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紧扣课程标准、巧妙运用情境化教学方式和完善教学评价等途径来应对取消考纲对课...  相似文献   
7.
“县中提升计划”政策制定过程包含多种要素。运用多源流分析理论,对“县中提升计划”政策的出台过程进行系统化分析。研究发现: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深陷多重困境,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之需构成问题源流;政府部门对县中发展的高度重视、研究人员与专家学者等多方努力汇集成政策源流;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县域普通高中的重点关注、提升县域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的国民情绪组成政治源流。由政策共同体的不断努力,在关键节点处三大源流耦合,政策之窗得以开启,促使“县中提升计划”政策的出台。  相似文献   
8.
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权保障是义务教育法治的关键,教育是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实现社会阶层流动的过程。通过改革开放40余年间留守儿童义务教育法治保障的演进流变,对关键主线进行描绘,呈现教育法治历程图。并用罗尔斯正义理论的相关原则对留守儿童受教育权保障进行检视,提出强化相关法律,促进全国层面制度的顶层设计;加大政府主体责任,协同各方合作模式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关注自然禀赋,改善受教育权局限的不利处境;家庭教育监护职责的回归,进一步实现儿童亲情补偿;加强社会关怀,构建安全网来协调各方保护力量等措施,以此回应新时代公平而有质量的全新教育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9.
农村寄宿小学生由于长期间断性地与父母分离,其社会化发展主要是在寄宿学校内完成,呈现出片面化发展特征。实证调查表明,寄宿生与学校教师关系较非寄宿生亲密;"想家"是寄宿小学生寄宿期间遇到的最大困难和最强烈的感受;在对寄宿生活的适应上,消极性适应行为多于积极性适应行为;"大照顾小"的寄宿模式使得高年级段寄宿生扮演着"替代妈妈"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政策作为规范公共教育的重要手段,其首要价值是公平正义,保障教育机会的公平分配,尤其作为对不平等的补偿,应更多关照处境不利群体的教育利益,通过责任政府履行公共教育服务责任,使社会主义的教育回归公益,普惠于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