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信息传播   9篇
  2015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春鸣 《北京档案》2000,(10):48-49
石景山区老山汉墓的发掘引起社会的很大关注:有人判断,这座古墓当是刘旦的墓.这让笔者想起了与刘旦相关的戾陵堰与车厢渠.戾陵堰是北京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一项大规模水利工程,对北京古代的农业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张希尧是辽宁省西丰县人,东北大学理工学院化学系(以下简称“东大”)学生,曾经担任校学生会主席,深得当时校长张学良的器重。九一八事变后,张希尧与大批东大学生流亡到北平。当时,东北大学秘书长介绍给他一份薪水颇丰的工作,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拒绝了,全力以赴投身于抵抗日本帝国主义、收复东北失地的斗争中。
  张希尧到达北平之后,临时住在西单旧刑部街12号奉天会馆内。在他的请求之下,很快得到了张学良将军的接见。他与其他学生代表一道向张学良提出要求,立即出兵抗日。同时,提出以流亡北平的东北青年为基础,成立东北学生军,训练抗日骨干力量。张学良表示,要出兵“得听从中央,当下还要忍辱负重”;但对于成立东北学生军之事则表示同意。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门头沟区委第一任书记、原八机部副部长、正部级离休老干部,83岁的冯佩之老人专程来到门头沟区档案史志局,将其所撰写的两本回忆录赠送给门头沟区档案馆.老人是在1948年12月参加门头沟解放初期的领导工作的,对门头沟区人民充满了深厚的感情,至今还与很多门头沟的老矿工有着密切的联系.对50多年前的情景,冯老依然记忆犹新.冯老向门头沟区档案史志局的同志讲述了当年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探访仰山     
自我标榜是走到哪写到哪的笔者,探访仰山归来,恍然间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时节了,却还没有为此行写下一个字.  相似文献   
5.
从课题选择、课题的宏观调控、撰写论文等方面,对职业院校教师进行教研与科研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应用随机-模糊概率模型,分析了钢制压力容器初始静强度在压力试验和正常操作时的可靠性。对于按我国标准设计的钢制压力容器,得到其初始静强度在压力试验和正常操作时的可靠度系数,初步解决了把可靠性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压力容器工程设计的一个基础问题。  相似文献   
7.
您知道吗?清王朝的慈禧“老佛爷”每天中午休息和用餐是乘坐火车往返的。不过,“老佛爷”乘的火车从始发站到终点站不过1510.4米,也就是三华里略多几步。铁路沿着今日北京北海公园的西路直接通往中南海,在当时北海的镜清衙门前建有一座相当豪华的站廊。  相似文献   
8.
深夜的太阳     
已经是秋末冬初了,远山时常披上白色的风衣. 我从东北的沿海城市大连办完事,搭乘夕发朝至的特快列车回北京.上了卧铺车厢,对面是一位穿一身蓝色羽绒服的男青年,他的眼圈发黑,一脸的疲惫,但身体结实,眼睛很亮.我们攀谈起来.他是一位大学生,在天津大学学计算机专业,明年就要毕业了,这次到大连是参加出国留学的最后面试.  相似文献   
9.
血染妙峰山     
1937年10月3日,天气晴朗.天空一片湛蓝,几乎没有一丝浮云.妙峰山脚下的涧沟村静悄悄地,一支上百人的队伍借助浓密的灌木林,正急匆匆地隐蔽着向娘娘庙方向转移.  相似文献   
10.
爨底下村     
韩春鸣 《北京档案》2000,(11):38-39
爨(chūan),这个字有些生僻,在识字时期的中学生中,很多人不认识,不但不好认,还很难写,多少笔画一时也数不清,可在京西深山区的古镇斋堂川里,粗通文墨的山民们却把这个字解释得清清楚楚,他们编了个顺口溜:"兴字头,林字腰,大字底下架火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